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夏飞文 《山东教育》2005,(17):61-62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2.
“夏干事,你和另外两同志合写的《老伙子黑的四套本领》一稿,已被我报采用。希望你今后多给本报送上边疆的‘土特产’”。这是去年五月某报一位编辑写给我的一封信。什么是边疆的“土特产”?开始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莫非编辑说的“土特产”,就是吐鲁番的葡萄、哈蜜瓜和羊羔皮吗?后来,细品这封短信,再翻了翻自己以往一些没被采用的稿件,终于明白了编辑要的“土特产”的含意。他是要我多写些具有边疆特点的稿子。唉,多好的编辑,差一点误解  相似文献   
3.
案头上放着一本《新闻失实论》的书.书中列举了古今中外有关新闻失实的典型事例。其中,尤其以“打动编辑心”的“离奇”新闻占了大半。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迎合了一些人的离奇心理,编造情节、张冠李戴。加之新闻审稿时把关不严,最后被推上了版面,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离奇新闻的出笼,从主客观原因上都有教训可吸。从主观上说,有的作者认为新闻要“新”,就得要“奇”。于是,便挖空心思去追求“离奇”。殊不知,一些离奇的故事大都是道听途说,见风就是雨,不经调查就动笔。结果,这种新闻是十有八九是靠不住的。过去,报纸曾揭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