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称赞的力量     
最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艾妮丝·肯特太太雇用了一位女佣,要求她下星期一正式上班。利用这段时间,她打电话给那位女佣的前任雇主,询问了一些她的个人情况,结果得到的评语却是贬多于褒。女佣到任的那一天,艾妮丝立即告诉她说:“莉莉,几天前我打电话请教了你的前任雇主,她  相似文献   
2.
3.
闲来随便翻翻,见《艾子杂说》里有这样一则寓言:龙王下令,水族有尾者斩。鼋夜闻之,“惧诛而哭”。虾蟆亦哭。鼋异之,问其故。答曰:“吾今幸无尾,恐究蝌蚪时事也”。这则寓言,言简意深,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大约是职业的缘故,读后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教育问题。我们知道,中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他们思想单纯,分辨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很容易犯一些违反校纪、班规的错误。这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列宁就曾说过,“青少年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连上帝都会原谅”的事情,我们…  相似文献   
4.
我校某班学生之间闹矛盾,分成两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决定搞一次野炊活动,出发之前,班主任专门做了动员。他说:“明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全班同学的团结。”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活动时竟有7名同学缺席,其中两名正是对立两派的“领袖人物”。事后,向两位“领袖”问及缺席原因,他们直言不讳地说:“这次活动完全是针对我们的,去了会觉得很别扭的。”“怎么知道是针对你们的?”“班主任讲得很清楚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次活动失败的根源之一在于班主任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教育意图。所谓教育意图…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把美国两个均已繁衍了八代的家族进行了统计对比: 爱德华家族,始祖爱德华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著的哲学家。他不仅本人勤奋好学,德高望重,而且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培养和影响后代。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60多位医生,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一位大使,  相似文献   
6.
正如种田要抓住“农时”,打仗要抓住“战机”一样,教育学生也只有抓住契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教育契机,就是指教育者发现并及时把握被教育者心理上的兴奋点,通过教育活动使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从而取得最佳教育实效。实践表明,思想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闲来随便翻翻,见《艾子杂说》里有这样一则寓言:龙王下令,水族有尾斩。鼋夜闻之,“惧诛而哭”。虾蟆亦哭。鼋异之,问其故。答日:“吾今幸无尾,恐究蝌蚪时事也”。这则寓言,言简意深,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笔作为一名教师,大约是职业的缘故,读后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外国寓言故事: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天夜晚,樵夫迷路借宿到熊窝,母熊安排他住了一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只是有一点,也是我唯一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嘴上却说:“那么,作为补偿,你用斧头在我的头上砍一下吧.”恭敬不如从命,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母熊,问起她头上的伤口.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后来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9.
严慈相济     
对于孩子的缺点,家长听之任之,是姑息迁就,而一味训斥,也并非良策。怎么办呢?一代宗师李叔同教育学生的一则轶事,或许对我们做家长的有些启示吧。据李先生的学生丰子恺回忆:在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  相似文献   
10.
奚延华 《教书育人》2001,(11):31-32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某年,美国一所新兵训练营接收了一批新兵,这些新兵文化水平低,又沾染上了不少坏习惯。为了使他们成为标准的美国军人,训练营的军官并不是靠强制纪律,而是印发一些家信要新兵们阅读,然后学着写。信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家人,他们在军队里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起刷牙,夜晚睡觉前洗脚,衣服鞋袜放置有序,天冷开窗睡觉等等。说也奇怪,不久这批新兵果真克服了原先的坏习惯,军营整齐,精神焕发,训练刻苦,待人接物礼貌周到,个人卫生合乎条令。为何出现如此神奇的效果?其奥秘在于军官运用了心理暗示法。 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