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十六岁的花季》是1990年代青春思潮的标志性电视剧,三十多年的时间奠定了其青春剧经典的地位。文章立足接受美学的视野,以高中生活的变迁为契机,通过分析《十六岁的花季》反类型的诗朗诵、影视剧与舞台剧混合的剧本,家庭、学校、社会多重主体间编织的叙事策略,平淡隽永又兼有情怀之真的诗化语言艺术,以及转型时代背景下女主人公的张力形象,得出其对当代教育产业具有高度的市场导向,以及对相伴而生的青少年群体的焦虑与身心困惑等问题具有深层启示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武藏野》“叙述者中性化”的「ゐ」调文体形成了主客体趋于调和的视角.探究其形成的“心理语源”可知:作者国木田独步的政治抱负和现实环境促发其进入书信体的文学实践;恋爱事件使其文体的接收者转化为恋爱的“对象”;释融后其视角也经由“他者化”演变成“武藏野”中的透视法.  相似文献   
3.
犯罪动机的复杂化使得松本清张推理小说呈现二象性。既是“未解决的解决”的推理小说,又是反实证的心理主义文学。通俗性和文学性在其推理小说中互为表里。对于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探究可以突破日本纯文学/大众文学各自分立的“场”,为异质文学的交流和互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