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入冬不久,班内部分学生悄悄热上了“两包”:女生玩沙包,男生“砸”纸包。刚开始是在活动区———操场上,后来由于天气骤然变冷,风也很大,孩子们便将游戏转入了“地下”———教室内后面的空地,那里变成了争强斗胜的战场。无论是课间10分钟,还是中午,总有人在那里玩“两包”游戏。一天中午,校长听到教室内有人喧哗,便悄悄走了进去。孩子们玩得正在兴头上,竟没有发现校长站在旁边,被捉了个正着。又是背《小学生守则》,又是严厉批评,还把他们交给班主任———我处理。怎么处理?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人师者怎能扼杀孩子们的天…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某印刷厂的北人JJ204型卷筒纸双色胶印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LC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及传动系统改造的印刷机整体解决方案,并详细的分析了原系统的问题和改造后系统的优点。实践证明,印刷机系统改造后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节省能耗,具有极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接任5(2)班班主任不足两周,就有4个孩子要求调位。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寻求有效帮助,有的是由于同桌纪律差而谋求安定环境,有的是因与四邻关系紧张而寻找“世外桃源”。这时,若整体调整,条件尚不成熟;若局部调位,大部分孩子意见很大,况且不是治“本”之策;若不理睬,不仅会影响4个孩子的情绪,而且也会使班主任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黯然失色。调,还是不调?该怎么调?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我在班内宣布开展一次“闯关”调位活动,鼓励想调位的孩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参与“闯关”活动,力争尽快实现自己的调位目标。我…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总会遇有难以攻克的“山头”的境况,若稀里糊涂地放弃,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若以传统教法强攻硬打,也未必奏效。记得那是一次作文课,我让孩子们写一篇题为《我的同桌》的作文。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作文前,我以《少年闰土》一文中的人物描写为例授之以法,又通过朗读范文让孩子们借鉴效仿,满以为会有不少佳作出现。第二天批阅作文时,才蓦然发现:全班43个孩子中竟有37人写的是早已背得烂熟的上学年的“优秀习作”,仅仅有6人写了真实的同桌。况且这6个孩子中文中所写…  相似文献   
6.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理论,在原有AApfiori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兴趣度的概念。针对高校历届学生专业修读课程及考试成绩的海量数据库中挖掘出来的相关课程数据、规律和模式进行了相应的兴趣度分析,进而获取了满足高校教学管理与改革需要的课程相关先修相关规则,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此规则对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学分制的推广及学生个性化学业修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教学中设计研发成本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力成本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对机械类产品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研发设计阶段对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在机械类学生的教学中培养成本意识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以电动园林工具为例,考虑如何控制产品成本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针对活塞连杆机构的精度设计与虚拟装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琴声悠悠     
在我脑海深处,最清晰的记忆不是村西首那一排新瓦房和几栋庙宇组合而成的校园,不是老师授业解惑启人睿智的教室,也不是设在北庙房的集体办公室,而是办公室廊檐下那悠悠的琴声。  那是 1963年夏天,我刚升入小学四年级。下午课外活动时,忽闻有琴声传来。凝神听之,其声邈远而又清晰,曲调熟悉而又陌生。忽而热烈欢快,忽而悠扬徐缓。我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流畅圆润的琴声。一会儿,便被吸引住了。我不由自主地寻声东行,走近办公室门前的台阶时,只见有位个子不高,穿着朴素的年轻人背靠廊柱,坐在方凳上,双目微阖,甩动右臂,随着左手…  相似文献   
10.
“对课”     
近日,我蓦然发现五·一班的作文无论整体水平还是优等率均高于我任课的五·二班。是五·二班的学生基础差,还是老师的教法不对头?……内心的猜疑和不安顿时取代了往日的自信和沉着,并驱使我去听五·一班的作文课,期望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五·一班的语文老师姓朱,近天命的年纪,高个子,紫脸膛,操一口不很标准的普通话,是个从未获得过各种“优秀”、“能手”桂冠的普通乡村教师。他一迈上讲台便问这节课学什么。学生们答“写作文。”“不写作文,上‘对课’。”他一字一顿地纠正。学生一听,脸上立刻显出疑惑的神情。我也感到纳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