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列仙传》、《神仙传》出于宣扬“神仙实有”的宗教目的,从传记开头、到传文主体、再到最后结局,都有意仿效严谨的《史记》列传体例;而其时间观念的“错乱”、大胆的假托与虚构等,则是受到了《庄子》寓言笔法的影响。二者的结合,开创了早期道教仙传的基本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2.
蓬莱仙话的源头,是我国东部海滨地区以"蓬莱山"为中心的"大人"传说,它的产生与海市蜃楼现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根据《论语》、《孟子》等相关文献记载,结合当时齐地神仙说颇为盛行的背景,通过考证分析,可知早在春秋晚期蓬莱仙话就已经初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庾信前期与后期对《楚辞》的认识和继承明显是不同的。前期,庾信作为“宫体”诗人,把《楚辞》看作是“吟咏情性”的“纯美”,对《楚辞》的继承也主要是对《楚辞》中“丽词佳句”的吸收。个人的不幸遭遇,使庾信后期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庾信在创作中都有所继承。从庾信前期与后期对《楚辞》的不同认识和继承,就能够明显看出庾信入北后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并将二者结合了起来。“仙”与“道”的结缘,使道家学说和神仙思想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庄子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汉赋与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作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是先秦至魏晋游仙诗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汉赋将游仙与退隐相结合,开启了游仙隐逸化的基本表现模式;汉赋的游仙描写,已不完全是"楚辞式"的借游仙以抒怀,更多地表现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列仙之趣";从楚辞到汉赋,游仙遇仙地点发生了由天界向人间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游仙描写的艺术想象空间;汉赋中的神仙世界自由美好,巳成为文人精神境界的一种象征,寄托着赋作家遗世高蹈、超乎尘垢之外的人生志趣.所有这些都对魏晋游仙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记》的"相人术"描写,主要见于西汉人的传记中,属于典型的非理性"预叙"。与汉代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王符等人一样,司马迁也未能摆脱自然命定论的束缚。司马迁"究天人之际"之所谓"天",乃是指"命运之天",其实质依然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命观"。  相似文献   
7.
"毛女"最早见于<列仙传>,与此前的"毛人"、"羽人"有一定渊源关系,其产生背景则是汉代"羽化升仙"的神仙观念.自<抱朴子>始,"毛女"传说因承载宗教理念而进一步演变.唐代道教信仰的世俗化,使得<传奇>之"陶尹二君"回归<列仙传>"毛女"原型模式的同时,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神仙思想已经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屈原的神仙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楚地旧有的昆仑神话中的“不死”观念,二是齐、燕一带新兴的方仙道。时不我待的时间紧迫感和日益加剧的生命悲剧意识,是屈原接受神仙思想的主要原因。神仙思想是影响屈原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贺与屈原相似的人生遭遇,使他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懈和高度的认同。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几乎都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10.
李贺与屈原相似的人生遭遇,使他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几乎都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