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近年来受到世界性的文学批评潮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出于对解放后三十多年来偏重研究文学的外部规律的反拨,许多研究者逐渐把研究重点转移到对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上来。就诗词比较研究而言,研究者或从宏观上探讨诗词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的不同;或从内容、境界、风格、语言的全方位比较诗词的体性区别;或从词与音乐的关系上说明诗词的  相似文献   
2.
何景明遗迹考姚学贤,龙丽1993年冬,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副教授、何景明研究专家白润德(译音)先生,为深入研究何景明,搜集何氏有关材料,不远万里,从加拿大专程来到何景明的故乡信阳市,寻访考察何景明遗迹,调查何景明的遗闻佚事。他在信阳市凭吊了何景明陵墓,...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宋代散文大手笔,文学史上一向将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诸大家相提並论,类比之为“韩潮”“柳泉”“欧澜”“苏海”。在苏轼宏富的散文著述中,议论文和篇幅较长的叙事抒情散文固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杂文小品、随笔札记之类,也是构成“苏文如海”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袁宏道曾说:“坡公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这个说法提醒我们,重视和研究苏轼的“小文小说”,对于全面认识苏轼的人品文风具有重要意义。《志林》是苏轼的笔记文集,即所谓“小文小说”。它成书于晚年,较为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创作成就。它题材,广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贺知章和宋代的曾巩都以“咏柳”为题写过烩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尽管这两首诗都取材于柳,又都是采用七言绝句形式,却表现了迥然不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不妨将两者作一比较,看看它们各自独具的艺术光彩.对于进一步了解唐宋两代的诗风,也许有些认识作用.诗很短,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词典鼻祖《尔雅》(解释六艺语词的专著)汉初面世起,至今,中国词典工具书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知识门类的逐渐扩大,词典工具书对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财富,不断地归纳总结,许多不朽的辞书著作,应运而生。20世纪初叶,词典工具书的编写,更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陆尔奎等主编的我国现代第一部大型百科词典《辞源》,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舒新城等主编的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词书《辞海》,标志着我国辞书编写登上了新的台阶。解放后,辞书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成为最有生机最为活跃的学术领域之一。在这个繁花似锦  相似文献   
6.
明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年)夏,中书舍人何景明奉哀诏出使云南,于次年夏返京。一年的时间不算长,可在何景明短暂的一生中,却相当重要。对此,刘海涵的《何大复年谱》有所记载;在此基础上写成的付开沛的《何大复年谱》(载《信阳师院学报》1982年第2、3期)。载之更详。为了进一步弄清何景明的这段经历,推动何景明研究走向深入,我们在查阅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下述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在此提出就教于方家。一、何景明出使的是云南,而不是云南和贵州弘治十八年五月七日,孝宗驾崩,武宗继位。改弘治年号为正德,颁哀诏于天下,九道使节齐出。何景明即为其中之一,出使云南。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苏辙,手足之情笃挚,思想观点一致。他们在“邅回一生中”、“寸寸弯强弓”的坎坷生涯中,彼此常以诗词唱和倾诉衷曲。苏轼给苏辙的赠答唱和诗词,现存二百多首,约占他诗词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其内容除了抒发兄弟之间悲欢离合之情,表达相互关怀慰勉之意外,有不少是吐露理想抱负,剖白政治见解和表达思想认识的,记录了苏轼思想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一定的社会心理,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作为联结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的中间环节,通常是通过各种思想体系和文化形态表现出来。文学是文化形态的一部分,它必然反映出社会的心理特征,人们通过它可以看到一个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以及这种文化心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革,从而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兴与衰,进步与文明,落后与愚昧,进而看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本文仅就明清文学中所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心理的变革,作些微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