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与以往的公案小说不同,它没有曲折复杂的犯罪经过,也没有出现真正的犯罪行径,只是一个审理家庭财产纠纷的案件,案情的秘密全在《行乐图》中,解开秘密完全靠滕大尹的精明与智慧。滕大尹以个人的智慧和官府的威严,结合鬼魂传说与故弄玄虚,巧妙地处理了一起家庭财产纠纷。但滕大尹并不是所谓公正严明的清官,在他的精明中暗藏着贪婪,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官僚新形象。小说因此具有了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最良在《牡丹亭》中虽然是一个小角色,却有着非常重要的结构功能。他是杜丽娘爱情的启蒙者,是柳梦梅接近杜丽娘的桥梁,是杜柳最终团圆的促成者,对推动剧情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元杂剧“关目之拙劣”看其诗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确实存在如王国维指出的"关目之拙劣"的问题,一味批评或护短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关键是找到一个合理解释它的角度。中国戏曲以"曲"为本位的观念决定了欣赏戏曲时的重"情"性,而不是传统叙事文学的以故事情节为主导。观赏者更多从"情感"的层面去接受戏曲,导致元杂剧叙述带有强烈的诗性特征,而"关目"、场景等戏曲要素只是抒情的手段,人们不会特别留意,丰富真切的情思意绪才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庸医在元代戏曲作品中出现不多,也不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但却很有特色。他们是剧作家精心构思的产物,在剧中起着结构情节与调剂气氛的重要作用。分析庸医们的表演特点及其功能,有助于观赏者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蜀汉的败亡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与道德的矛盾冲突造成,具体而言,就是道德原则代替政治原则,蜀汉主要人物身上狭隘的“义”的道德观念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政治行为,桃园结义事件已暗示出蜀汉最后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作为一部内蕴十分丰富的神话小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挖掘其价值与意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传统的写美女爱情的词句理解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及其得出的“三境界”结合,对我们重读《西游记》极具启迪意义。《西游记》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追求崇高理想,为之努力奋斗,历经艰险,终于到达胜利彼岸的精神与过程。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之的研究也非常多,但仍然还有些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如对作品的第三桩誓愿应该怎样认识,桃杌太守究竟是不是贪官?对这些细节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到全剧的意义解读。其实,‘有些不同意见来自解读方法的偏颇,完全可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相似文献   
8.
9.
《陆判》在蒲松龄写科举主题的同类作品中算不上特别典型,较难获得文学研究者青睐,倒是民间有些以它为改编对象的戏曲和影视剧作品.如果从现实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此作品,能让普通读者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为人处世的经验,有重要的人生指导意义.《陆判》是一部非常值得关注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可说是个诗的国度,诗学传统源远流长。元代以前,抒情诗的发展已臻顶峰,诗学的理论探讨也趋于成型。宋元之际,叙事文学勃兴,古代文学进入到一个大的转型期,固有的抒情诗的创作经验和与之相关的诗学观念如何适应以情节、人物为主的叙事文学,这实在是一个文学史和诗学研究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文学史上,率先受抒情诗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诗化倾向的叙事文本是元代杂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