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部编工农业余中等学校初中语文课本(下简称“课本”的为老教材,新教材则注明“新编课本”)文言文中,粉碎“四人帮”以来的两套新老教材中,“所”字结构总共出现34次。它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不仅有些青年教师感到难于把握,就是《教学参考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下简称“参考”)中也有理解错的。现对课本中“所”字结构的认识概述以下,以就正于各位老师。  相似文献   
2.
<正> 教育部编工农业余中等初中语文课本是与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平行地通行于各地的全国性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复句方面有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对不少学校的语文教学产生不良影响。现列举如下,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动词(主要是复合动词)向名词转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倾向性的重要现象。我们蒐集了《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中的所有名、动兼类复合词共606个。经逐一考察,发现内中有543个,是由动词转化成动、名兼类的,除去由于词素本身就具有名、动兼类性  相似文献   
4.
一、复合动词能否兼属名词的界限“X不X?”的框架对于区分一般的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确是很有用的。能填入这一框架的,是动或形,反之,便是名词。可是,凡从动词转成的名动兼类词,由于兼有动词性能,故必能放入这一框架中。因此,这个框架不能鉴别名、动兼类词。“(D[区别词]+M[量])X”的框架只能说明所有名词均能填入X位,但是,其他非名词也能填入,如“一场争斗”、“一种锻炼”、“一些摇动”、“一个猛冲”、  相似文献   
5.
助动词语义指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动词,或称能愿动词,在句子成分分析中,语法界或分析为状语,或分析为带谓词性宾语的谓语中心,或把它和后面的谓词看作双谓语。不论何种分析法,都只是描写助动词在句子语法结构中的地位。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6.
朱德熙近年指出:“语法分析必须在词类区分的基础上进行。区分词类也是进行语法分析的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由于传统的词法学往往满足于举例法,因而难词归类已成为当今汉语词法研究中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邢福义的《词类辨难》(下简称《辨难》)为难词归类作了可贵的探索,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为汉语词法学填补了空白。本文拟结合《辨难》论述难度颇高的难词归类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7.
“度”与”渡”都可表示“dù过”义。当 dù过的空间是水域时,人们自然地写成“渡”,这当然是对的。如:①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当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候,侵入我国内河长江的紫石英号等四艘英国军舰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在使用部编工农业余中等学校初中课本《语文》(下简称“课本”)及其《教学参考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下简称“参考”)中,发现有不少地方混淆了几对似近实异的修辞方法。现提出来,与广大教师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