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起步较晚,实践和理论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国的儿童节目的制作现状比较混乱,理论研究也多停留在印象式介绍或经验式总结上。这里试通过对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生、发展的研究,一方面理清其“历史”,一方面探寻其发展规律,从而为节目制作者提供参考,为我国儿童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影视媒介的语言及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媒介的语言不是真正的语言。影视媒介传送信息时使用的是可听或可见的形象,它是直接的、具体的。影视媒介语言的特点对影视的教学方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须用影视研讨影视。现在,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影视媒介教学效果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同时它也影响和改变着影视媒介教学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儿童对色彩富有较强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这是与生俱来的。儿童电视节目(不管是虚构类的还是非虚构类的)要想吸引小受众的关注,科学合理地进行色彩搭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要做到科学的搭配,创作者必须众“儿童本位”理念出发,深入地研究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机制。  相似文献   
4.
姚汝勇 《新闻知识》2012,(10):27-29
在所有的新闻传播形态谱系中,自我传播是最为特殊的一种。它的信息传送行为与过程在"黑匣"里进行,缺乏直观具体性。基于此,各种传播著述中对它的阐释繁杂不一。可以说,采用不同的理论范式,就会产生不同的认定。然而,并非任何范式对于自我传播都是科学合理的。本文梳理并审视几个国内常见的理论范式下自我传播内涵的状态,以期提供较为恰切的考察路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电影媒介,我们必须透过繁杂的表象找到它的本性。只有抓住它的本"性",我们才能科学地认识电影、有效地利用电影。本文从电影发明的目的和制造电影的工艺学入手,以期揭示出"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儿童节目的受众是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上升阶段的孩子。他们好学好问好动,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年龄特征。儿童节目主持人要把握住孩子们的特点,融洽地和他们交流及沟通,准确传达节目意图,最终达到引导教育的目的,必须掌握并运用好对象策略、角色策略以及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7.
儿童与电视,不仅是一个电视专业的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节目制作者,既要从电视本体出发制作符合影视规律的节目,还要充分考虑儿童对节目的认可与否。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受众群体,电视节目在给他们提供生活内容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节目对其的引导和教育。从“儿童需要”出发制作、编排节目,是从业者实现节目与儿童“双赢”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与普及,各种资源充分下沉,任何事、物或经验都成为资源"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对于其他节点来讲都成为潜在的优质资源。此外,人们手中闲置的资源越来越多,它们在有需求的人那里或许可以重新被赋予价值。于是,碎片化的需求与碎片般的盈余资源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这种崭新的资源"分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使用同时拥有"的财产观,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使用文化",即:使用但不一定拥有。这是互联网思维最根本的特征,它从最底层改变了人与人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及其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