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创建于北魏年间的巩义石窟寺,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保存了许多碑石资料,记录了活动在巩义的各色人物。上至皇室下至平民,都在这个寺院里留下了不灭的足迹。因此,考察巩义石窟寺的石刻材料对石窟寺以及巩义的历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对“良史”的几个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对我国史学理论有巨大的贡献,虽然他一生艰难坎坷,但他依然以"良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他的良史观,以此来窥探其史学思想的一角.  相似文献   
3.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著名诗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妓女的特殊观照。形成杜牧这种特殊观照的原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探讨,即唐朝的社会状况和杜牧本人的性格经历。在此基础上把诗人放在晚唐社会的大背景中来探讨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唐人的生活概况以及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也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转变教学思维,课堂要由教师单向的输出变成共建共享共生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以此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更好地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基本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深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活”起来的文物、遗产、古籍展现在课堂上,创设多样化的“真实情境”,构建栩栩如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和解释历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