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毛诗序》和《诗品序》都是我国古代诗论的专著,在“诗的国度”的我国长期的诗歌创作和评论中,都产生过久远深厚的影响。它们问世的时间有先有后,但在文学观念上却不能视为“衣钵相承”之作。本文从四个方面评价和比较了它们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读解古代诗歌有没有方法?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它的答案大概如同古人论写章一样:“大体须有,定体则无”。根据个人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没有什么疑义.但是,千百年来,陶渊明身上有些谜局,一直没有得到破解,诸如陶渊明为什么“生前枯槁,身后名重”?对陶渊明的一些作品为什么会有大相径庭的评论?对于陶渊明的评价为什么纷纭错杂、毁誉交加?文章对这些做了客观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舒婷的诗《神女峰》混淆了“望夫石”与“神女峰”的传说,导致其内容多有张冠李戴、含混不清的失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将该诗入选为课文,是对读者的误导。因此,建议从《大学语文》中删除这首诗。  相似文献   
5.
由甲申年联想到360年前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悲剧和66年前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功绩,指出从1644年到1944年300年前后的两个“甲申”年,形成了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以及它在当前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7.
讲究用典,是中国古代诗歌特殊的艺术手法之一。由于典故概括力强,有的典故还有一定的人物、情节、场景或警语,所以它是“浓缩”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典故使用得好的诗歌,可以增强诗的气氛,收到词短意长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读诗解诗,如果不明典故,或则不知所云,或则误解作者写诗的用意。因此,弄清典故,对于读诗解诗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一些非孔文章,总是把"野合而生孔子"当作"隐私"来揭发.本文对此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9.
读解古代诗歌有没有方法?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它的答案,大概如同古人论写文章一样:“大体须有,定体则无。”一成不变、灵丹妙药式的方法是没有的,大体可行的方法却不能说没有。本文根据个人的体会,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读解的方法。 一、多读熟背,融会贯通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大家熟悉的两句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看来,多读、熟读以至背诵,是前人学习诗文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所以杜甫有“读书破万卷”的佳话,白居易则有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美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评述一千多年来“扬杜抑李”和“扬李抑杜”之争的历史背景上,从诗歌创作主张不同、创作方法各异和艺术风格各立标范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杜甫在中国古典诗坛上建树的不朽诗绩,论述了他们各自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所作的独特而无法替代的贡献,从而提出“对李白与杜甫,任何扬此抑彼都是不适当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