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体现趣味性、时效性、灵活性、巧妙性,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获得最大的课学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
“图式”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感性经验给予我们的只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我们从这些具体形态中却得到了概念、范畴以及对逻辑的应用。我们是如何完成这个过程的呢?在这个知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我们的“图式”。瑞士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皮亚杰(J.Piaget)将“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他认为:“图式是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依赖于图式对信息的整理、归类、创造和改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课程标准"把"符号意识"列为10个核心理念之一,要求我们教师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与数量关系,会用符号进行运算与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按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