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2.
姜礼立 《语文知识》2013,(2):106-108
基于书面语语料库和口语语料库,文章对"随意"和"随便"的用法进行了定量考察,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二者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3.
"国家"在西周时期表示处所范畴——"诸侯、卿大夫的封地",春秋战国时期语义开始变化,表示政治范畴——"邦国",西汉时期被用来指称帝王,到了现代又引申出"国度"之义。"国家"的语义演变是泛化、隐喻、转喻等多层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文中有关"国家"语义的探讨,当有助于提升词典中相关释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5.
"国家"从西周时期开始并列连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词汇化中间状态,西汉时期完成词汇化。同时期,出现邦国、家邦、家国等同义共用的情况,但最后仅"国家"成词,文章认为这是语言、认知、文化等多层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词义的分化、词义的泛化、模因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X爷"词族中"爷"的语义演变轨迹,并从五个方面阐释了"爷"的语用功能的变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引起其变化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和现象。本文主要是以旁指代词"人家"为描写对象,着重分析它如何由偏正短语词汇化为名词,而最终又语法化为旁指称代词的过程,并从词义的泛化、语境的影响、主观化三个方面分析其语法化动因,在此基础上分析旁指代词"人家"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