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群体投入特征画像是教育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目前的研究,尚需要在群体投入维度与指标构建、多模态交互数据的融合表征,以及群体多维投入特征刻画等方面取得突破。鉴于此,如何采用多模态交互信息来表征协作学习参与者的投入状态,成为应对当前挑战的关键问题。因此,结合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群体多重投入特征的分析指标及权重,利用多模态交互分析方法融合与表征多维投入特征,并从群体投入状态差异与时序变化等角度,刻画协作知识建构中参与者的投入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行为参与、社会关系、观点建构和共享调节是刻画群体协作学习投入状态的重要指标,基于多模态数据刻画群体投入特征方法需处理的关键问题是多模态交互数据的融合比例与数据对齐方式;在群体知识建构活动中,个体在各子投入维度的不均衡表现与小组内部成员相互影响的投入表现是协作学习投入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学评融合理念因其倡导学习与评价双向融通、相互促进而逐渐受到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同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评价与同伴互评是实现学评融合的有效方法。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国际上2017—2022年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旨在分析自评与同伴互评结合的目的、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有效的设计方法。研究的基本结论为:自主与同伴互评结合通过评价结果的相互佐证,提高评价的信效度,并引导参与者通过提供和接受反馈、反思改进来深度参与评价与学习过程;两者结合可以在认知上提升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课程特定的知识与技能,行为上提升评价和学习的行为表现,情感上改善学习态度、增强信心与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责任感与动机;有效评价应当注重对评价主客体角色互换、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评价过程的质量保障三种机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