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既有经验性又有超验性,审美的人生既是现实的人生又是艺术的人生。因此,儿童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性教育,更是一种目的性的教育,即要使儿童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肉体与精神、感觉与意味的协调平衡中健康成长。而审美活动,就是儿童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作为“文本”的“文化”相互能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一相互对话、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文化得到了提升,儿童获得了精神的成长。这是一种根本性的、本源意义上的教育,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本体、更为全面的教育,而非手段、工具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集体美术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它不是由教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操纵的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但无固定的模式,因而,不是所有的活动在结束前都必须有“集中评价”这一环节。如果把活动的完整的形式结构作为惟一的追求而忽略儿童的存在,这样的活动是本末倒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集体美术教育活动不需要评价。相反,评价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让幼儿获得对于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能力这一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就是鼓励幼儿人人积极参与美术活动,个个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  相似文献   
3.
本期的“美术欣赏教育研究专辑”是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副教授组织的。南师大的艺术教育研究基础雄厚,研究深入。《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心理及其教育指导》一文对幼儿美术欣赏心理发展阶段和各阶段指导要点的分析都是很见功力的。同样,参与这一课题研究的幼儿园教师的文章也反映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所涉及的美术作品样式,可说是中外兼收、古今并蓄、雅俗共赏。本研究成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规律,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4.
幼儿艺术教育是根据幼儿艺术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熏陶,帮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起以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的教育。一、幼儿通过想像与体验来把握艺术,通过感官操作活动来从事艺术活动艺术活动不是靠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而是靠想像来进行的。由于象征能力的形成,在幼儿眼里“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这时,占据其精神世界主导地位的是带有情绪性的想像。这种精神世界里的自由的、个性化的想像就是儿童最初的审美…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014年12月9日~11日在南通市召开了学术年会。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近二百人参加了此次年会。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周稽裘做了有关江苏省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重要讲话,周厅长指出,江苏基础教育目前存在发展、改革、提高与管理四大问题,当前整个国家的发展态势让江苏幼教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些什么?”讨论之十一: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孔起英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形式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幼儿园对幼儿应该教什么以及为什么教...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与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和教育孔起英一、皮亚杰所论有关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与罗恩菲尔德(ViktorLowenfeld)所论有关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是呈阶段性发展的。他把这种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创设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1.给孩子留有活动的空间。在家庭中,要给孩子一方活动的空间,家庭装潢、环境布置与陈设等应考虑有利于孩子的活动,不能只为成人服务而忽视儿童的需求。同时,要为孩子在社区内创设一方空间,让孩子  相似文献   
9.
四、本课程实施指导的基本方法——对话法1.对话法的提出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其依据之一是“艺术作品是无限开放的”这一观点。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对话中,艺术作品会不断地显示出它新的意义。这样,艺术作品本身就成了具有生发作用的主体。艺术作品的多种意义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才可能生发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生活经验,丰富幼儿头脑中“内在图式”的积累所谓内在图式,是指以信息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种种表象、概念,它是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原材料。如果幼儿要表现植树节活动,他的头脑中必须有人们进行栽树活动的有关表象的存在,否则就很难表现。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其知识面。教师要经常带领幼儿接触田野、山水、公园、动物园、商店、街道、展览馆等幼儿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应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和影视节目,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教师还须多与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家庭、小伙伴,让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以丰富创作的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