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紫罗兰之死》是初一下册中的课文。它的原名是《虚荣的紫罗兰》。我不知道编者为什么要给它改名,或许是害怕误导了我们这些学生?还是为了让我们能更透彻地“理解”这篇课文?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喜欢它原来的题目。在我看来,这株紫罗兰的确虚荣得很。这株紫罗兰的要求确实有点超乎实际了。它本应心安理得地做它的紫罗兰,它应该明白,每种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它们各有各的独到之处。紫罗兰可能娇小,但它却能躲避风暴;玫瑰虽然美丽,有时却隐藏着不可预期的灾祸。紫罗兰为了玫瑰的美丽而想要变成玫瑰花,却恰恰忽视了最最重要的生命。为了…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建构出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拥有。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构建新知识,使学生乐学、愿学,这是每个课改实验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根据对课改理论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所看到的课例,我认为教师在实施建构主义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