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九年义务教材的优点 (一)在内容的编排上,它试图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记叙、说明、议论三大主体为主干的结构体系,在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体系建设上作了新的探索。 它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适当扩大了单元内部的容量。在一个单元中,包容了以读写为主,兼顾听说的能力训练和有关的基础知识,在适当的地方还安排了语文活动的内容。使单元本身体现出综合性,单元和单元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一个充满情趣和活力的探究之旅。这要求教师学会采取灵活的措施,助力学习研究的开展,助推学习探究的深入,最终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感悟水平。教师用好温故知新、实践体验、反刍学习等策略,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关注知识学习,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流淌着智慧的氤氲。  相似文献   
3.
新的教学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要求虽然降低了,但有些句子中的词也有明确的必要,在教学中,教者能言之成理,学者能明其究竟。笔者认为,《孟子·得道者多助》中“多助之至”的“之”在教学中就存在偏颇。 诸多参考资料、练习册,对该句中的“之”解释为“到”,有些材料未注明词性,有些材料干脆解释成动词,笔者认为本句中的“之”解释成动词甚为不妥。 就“之”字而言,在文言文中的语法意义。大致可分为三种词性,即:代词、助词、动词,其他两种不必赘述,就动词的用法,举儿例稍作分析。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