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温度表测一下烧杯中的凉水温度,再测一下教室里的温度;用温度表测一下教室的室温,再测一下烧杯中凉水的温度。”看似简单的问题,一回事啊,可真正在课堂上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1)水温高。(2)室温高。 问题的出现肯定有原因。现在的课堂怕的就是鸦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果实和种子》一课,主要通过解剖浸泡过的种子认识种子内部构造。动手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猜想里面可能是什么样的构造,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用画图的方式在作业纸上画下来.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图画到黑板上展示。如果想看到更多孩子的猜想图片。可以借助视频展台,让学生对比认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3.
用温度表测一下烧杯中的凉水温度,再测一下教室里的温度;用温度表测一下教室的室温,再测一下烧杯中凉水的温度看似简单的问题,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1)水温高。(2)室温高。问题的出现肯定有原因:现在的课堂怕的就是鸦雀  相似文献   
4.
孙厚荣 《科学课》2009,(2):24-25
一、实录片段:汇报在教室周围测得的温度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差异 师:刚才,我们每一个小组都测出了温度数据,现在来说一说,要说你们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怎么测出的。当然,如果你们有什么发现,也要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听听。  相似文献   
5.
凤凰国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里面有一个拓展实验"让我们也来做一只‘热气球’"。对此实验,笔者有点自己的思考。1原实验存在的不足教材中图片见图1。此项实验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认识热空气会上升。个人认为,图1中点燃蜡烛产生了热空气,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于是袋子慢慢升空。但此实验中,袋子用手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校特色建设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让教科研成为"养根"之举。求真务实做科研,"特色"才能根深叶茂,花繁果硕。  相似文献   
7.
许多版本教材中都编排有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我们对它作了改进,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可以让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都能动一动手,经历一下实验的过程,感悟一下风的存在。材料:1.5升塑料空瓶、玻璃管、蜡烛、线香、小夹子、狭长的纸条、火柴等(如图1、2)。制作方法:1.用刻刀将1.5升塑料瓶裁成三个部分,从瓶口向下大约1.5cm,从瓶子底部向上约7.5cm留上、下两个部分备用。2.把玻璃管的一端用酒精灯烤一下,然后用它在距离瓶子底5cm的地方烫一个圆孔,并趁热插入玻璃管直至冷却。3.在瓶子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两个小纸条,小纸条可以用有一定硬度的彩纸做,…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孩子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在镇江市级全纳教育课题理念指引下,结合课堂实践,就孩子间差异的具体表现提出了个人建议和策略,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环境下,大胆思考,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尽可能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提升实验素养。  相似文献   
9.
四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是研究热空气上升的问题,其关键是做好三个实验:1.纸蛇受热的实验;2.冷热空气袋轻重的对比实验;3.热气袋受热上升的实验。前两个实验分组进行,应该说比较顺利,而热气袋上升的实验,则出现了小小的差错。实验如图1、图2所示。四(1)班韩莉娜小朋友在做实验的时候,手拿镊子。夹着沾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正要送到塑料袋下面的时候,只听见她忽然尖叫一声:“啊!”“怎么了?”我立即走上前去问道。“烫了手。”她说。“快!快来前面,伸入冷水中!”我快步走到讲台旁,拿  相似文献   
10.
孙厚荣 《科学课》2008,(10):17-17
学校里大规模的听课、评课活动即将举行,我重点准备的是《神奇的水》第一课时教学,主要是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与毛细现象。虽说本课已作了充分思考与准备,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