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色彩,唤起人的第一视觉作用。本文阐述了色彩特点和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的影响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从视觉的角度,探讨了色彩配置的方法及要旨。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的推进,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越来越紧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创新了模式和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改善了师生、教材、媒体的交互关系,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3.
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问题,对于提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学者们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提高到基本规律方面,研究的多向度方面,从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共性和个性研究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研究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新编小学数学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同辈群体道德养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涵盖着知、情、行等方面的发展,并意味着对道德养成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同辈群体中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较强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平等的成员关系和角色体验机会等特征与养成教育对外部环境的要求相契合,有利于道德养成的实现.同辈群体内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主要是通过群体所提供的道德氛围、角色承担机会以及归属感从而使青少年产生从众、摹仿、移情等心理效应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