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孙庆亮 《考试周刊》2013,(35):83-8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梳理出10个核心概念,"应用意识"是其中之一。还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教学的目标不能够只在学生课本知识的养成上,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认知以及整体的素养。深度学习的出现就可以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本文将从提升数学素质,养成数学思维方式,培养研究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3.
孙庆亮 《考试周刊》2013,(34):73-73
<正>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38~3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二、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教材首先呈现了生活中图片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然后通过例1进一步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再结合例2让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具体画法。三、教学目标1.认识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体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文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讨跨学科教学的各类形态,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揭示跨学科教学实施路径,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孙庆亮 《考试周刊》2013,(33):79-79
<正>【设计理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范畴,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除法,商是整数或小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从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入手,目的是用现实模型支撑由小数到整数的转化,从而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教学中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倡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6.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文章对量感的本质内涵、心理机制和培育路径展开深入研究,从系统分析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测量、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广泛综合实践应用四个方面实现直观经验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量感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