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吗”和“嘛”都是语气助词,都读轻声“ma”,但两者的用法却完全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文言趣读     
正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篇目不识一字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主人曰:"蔬食,可乎?"曰:"可。"主人曰:"家无臧获①,凡洒扫庭除②,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曰:  相似文献   
3.
说“序”     
序就是写在书籍或文章前边的文字。其主要内容是叙述作者的写作缘起、写作目的、写作经过以及书的体例等。序一般都是作者自作,也有请人作的。晋代的左思可能是请人作序的第一人。他的《三都赋》写成后,自以为很好,希望受到当时文人的重视,于是向当时的著名学者皇甫谧请教。皇甫谧读后十分赞赏,就为他写了一篇序。后人多学左思,为抬高自己的著作,请名人作序。序的写法没有定则,大多因人而异。如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偏于记叙,柳宗元的《愚溪诗序》重于抒情,而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则以议论为主。有的序也称“引”,这大约从唐朝开始。唐…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1994年7月第10次印刷)在解释"未雨绸缪"时这样写道:"《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绸缪:缠缚,引串为修补.鸱鸮在未下雨时就啄剥桑树皮,修补窝巢.后用以比喻事先准备,防患未然."真是"鸱鸮在未下雨时就啄剥桑树皮"吗?让我们先来看看原诗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约取而实得     
孙怀伦 《阅读与鉴赏》2008,(12):52-52,55,56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①朗诵十余遍,贴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②闲步,即就壁间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③精熟,一字不逸。  相似文献   
6.
钱定平先生的《破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是一部为读者阅读钱钟书《围城》等小说“排解疑惑”的著作,介绍了钱钟书《围城》等小说中的“哲人学者、古人洋人,或者他们留下的只言片语、吉光片羽”,语言幽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读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叙事之省     
叙事之省.其流有二焉:一曰省句,二曰省字……然则省句为易,省字为难。洞识此心,始可言史矣。苟句尽余剩,字皆重复,史之烦芜,职由于此。  相似文献   
8.
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中,有许多除了它本身的意义外还具有比喻的意义,这些比喻的意义是人们根据动物自身特性总结出来的。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这些比喻意义都可以用来比喻人,也可以用作形容词来直接形容人的某种特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比较典型的动物名词的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④之。"俟其来款⑤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⑥,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⑦责人。  相似文献   
10.
《杂文选刊·创刊15周年精华本》(刘成信、王芳主编,长春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在选文前有一篇编者写的《写在前面》,其中有这样一句话:"15年来,《杂文选刊》遵循这一办刊方针,始终坚持以文取文,不搞平衡,不搞论资排辈,既重视杂文界大手笔之华章,也十分珍视无名小卒之扛顶之作……"这里的"扛顶"一词显然是写错了,词典里根本就没有这个词,"扛鼎"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