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本文概述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然后用该理论对《美国之声》(VOA)中关于中国海军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新闻语篇,从及物性、分类、情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美国媒体背后的立场和意识形态,旨在揭示媒体操纵语言资源引导人们对于同一事件进行不同解读的方式,从而引导读者树立理性、客观地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并加强对权势、意识形态的敏感性和对新闻语篇的反控意识。  相似文献   
3.
语法隐喻作为特定的隐喻形式,其工作机制是一个先由上而下对一定意义进行结构选择,然后由下而上通过一定的结构解码,实现其双重语义特征。本文在回顾语法隐喻现有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语法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从词汇语法范畴间的转移、语气域间的转移及不同级阶之间的转移三方面论述语法隐喻的实质,探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对语法隐喻的研究,阐述了Halliday对语法隐喻的重新分类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