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一提到”另类”,很多人可能马上想到“叛逆”“反潮流”等字眼,不易接受,甚至有些反感。那么,什么是“另类”教育方式呢?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47页《剪一剪》。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利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2.能力目标:会剪简单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1)会欣赏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4.重点、难点:利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剪出简单的图案。难点突破思路:观察图形——发现规律———探究办法——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分析1.学生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对称图形,初步认识了各种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转换,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体验式教学法的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包括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学生学习角度说最现实的能力就是学会学习的能力,目前最着急解决的能力就是自学能力当中的预习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就应使教师的注意力从过去只注重一个目标“双基”引导到现在的三个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不再直接将答案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教师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我在教学中本着“少讲多学”中…  相似文献   
5.
学习着是美丽的。许多年来,我不仅是这样想的,而且实实在在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童年,正是物质文化生活都很贫乏的年代,除了学校发的两本课本,家里很难找出其他带字的纸,读书学习是那么强烈地吸引着我。所以每当见到有字的纸就常常拣起来读一读。那时农村人大都住那种又矮又暗的土坯房,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在屋顶及墙壁用旧报纸或者书纸糊一糊。记得邻居家就满满糊了那么一墙。每天放学后,我都借口找他家小女孩玩,跑到他家去,读人家墙上的报纸。低处的地方看完了,就踮起脚看高处的,再高的实在看不到了,就踩在小凳子上看…  相似文献   
6.
课改中“校本课程”的设置是一个新生事物 ,本文阐述如何利用“校本课程”搞好“科学素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正在上数学课。“蛇!”突然从教室的后排传来一名女生的惊叫,教室里顿时炸了锅。有的学生爬上了桌子,有的躲到墙角,还有的往教室外跑,匆忙中碰翻了桌椅……教室里一片呼叫声。我急忙稳定住大家,向教室的后排走去,只见有“小科学家”之称的张龙趴在桌子下面,伸手捉住一条蜥蜴,往一个小盒子里一塞,放进书包,若无其事地坐到自己座位上。好端端的一堂课被他搅得乱七八糟,我的愤怒可想而知,我真想好好收拾他一顿。可是想到他平时是个学习认真、好动脑筋、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学生,又想到即使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耽误的大家学习的时间也不合…  相似文献   
8.
一提到“另类”,很多人可能马上想到“叛逆”“反潮流”等字眼,不易接受,甚至有些反感。那么,什么是“另类”教育方式呢?下面是我在教育工作中的自认为有些“另类”的教育片断。片断一:让学生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宋代诗人卢梅坡有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还有俗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生也同样如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使学生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个叫葛磊的男生,学习成绩非常糟糕,每次考试都拖班…  相似文献   
9.
老师把小明的爸爸叫到学校,告诉他:“小明考试抄别人的答案。”小明爸爸说:“何以见得?”老师说:“他和同位的答案一模一样。”爸爸说:“那也不能说明什么呀。”老师说:“你看最后一题,同位写的是‘这题我不会’,小明写的是‘这题我也不’。”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第一天,我班新转进一个叫王晨的男孩。我给他安排好座位,关照了几句,安排学生们上自习,然后就到办公室备课去了。忽然,班长跑到办公室,大声告诉我说,刚来的王晨同学在座位上坐不住,老是下位走来走去,还大声尖叫。班长制止也无效。我急忙走到教室,看到王晨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很激动的样子,同学们在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教室里乱成一锅粥。我让其他同学继续自习,把王晨带到办公室,正好可以趁机了解一下这位新转来的学生。我说:“王晨,你以前在哪个学校读书呀?”他木然地看着墙壁,不出声,我又问了一遍,还是不说话,与刚才的大喊大叫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