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安市创业培训和服务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淮安市创业培训学员的人数、构成、阶层入手,全面描述了创业培训和服务现状,提出了制约培训和服务发展的六大问题,并提出了应对建议,为全面推进全民创业工程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稷山县属于运城地区,位于吕梁山南,稷王山北,跨汾河南北两岸;东接新绛,西连河津,北邻乡宁,南界万荣,东南联闻喜。稷山方音是普南方言的一种,跟上述各邻县大同小异,跟陕西关中方言较接近。 本文主要是纪稷山方音字音(包括口语音和读书音)的声、韵、调及其主要特点。连音变调另作调查。关于入派四声和今古音对应等,将来另作记述。 稷山一县方音,各公社或大队有少量的差别。本文记音以城关为主,在必要的地方,才记上四乡某些方音,以说明方音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雅》是继承《尔雅》而作的一部重要的训诂著作,作者是三国时代曹魏明帝大和年间的博士张揖。晋郭璞的《尔雅注》、陈隋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唐玄应《一切经音义》等,都曾引用此书的材料。隋曹宪为它作了《音释》。可见它确是一部重要的训诂书,但唐以后却渐冷落了。清代训诂学大盛,乾嘉时,卢文弨曾作《广雅注释》,但未传下来。钱大昭(大昕之弟)作《广雅疏义》,但仅有钞本,为日本人所得,据说后有影本,我未见过。我所读的只有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影印本)。  相似文献   
4.
从春秋到现代,《诗经》已经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了。这篇稿子想把二干七百年来人们对于《诗经》的一些看法作个简单的介绍,才僭用《<诗经>二千年》来命名。我们查一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内列《诗》类六十一部,还有“存目”八十四部;《书目答问》所载有五十四部(当然,《四库全书》和《书目答问》里有些是重复的)。这么多的书,真可谓汗牛充栋,很不容易全部看完.我只能把自己所知道的说一说,也许能对初学《诗经》、想知道一点“《诗经》学”的同志不无小补。于所不知,只好阙如。  相似文献   
5.
正近两年来,我校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改革。特别是2011年2月开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形成了我校"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主题教研"  相似文献   
6.
《<薛瑄诗选>序》已刊载于本刊1985年2期。半年以来,我们已写成《薛瑄诗选》注初稿数十万字。现在选出五古五首(孙玄常注),七古二首(李安纲注),七绝五首、五绝三首(王蓬注),共十五首,载于本刊。希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指教。古诗卷(一)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尔雅》概述 一《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中国古来的传统,把语言文字之学,称为“小学”。小学书大别为三类:一是文字之学,以研究《说文解字》为主;二是训诂之学,以研究《尔雅》为主;三是音韵之学,以研究《广韵》为主。这一篇只简述《尔雅》,不及其它。 《尔雅》这一部书,自晋郭璞注,宋邢昺疏之后,到清代各家的笺疏、补正、校勘等等的著作,据周祖谟先生《重印雅学考跋》(《问学集》下,689——696页,  相似文献   
8.
海南思源实验学校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为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创新扶贫模式,彻底消除贫困,减少生态核心区人口压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而举办的学校。海南"教育扶贫移民"起源于昌江黎族自治县。2006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以便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须提高初、高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使之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成为合格的学习者和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人民教育出版社》为各省、市的重点中学先后编辑、出版语文试验课本。编辑这套教材的依据和指导思想是:1)中学教育制度有所改变。原来高中学制只有两年,近年改为三年,所以新编了高三  相似文献   
10.
(十一)上古韵非同部,而是邻韵旁转。 29)《释诂》:“侧、匿……缩也。”(卷三下,9页下) 疏云:“<周官·保章氏>疏、《书·蔡邕传》注,<文选·月赋>注引<书·大传>,并作‘侧 匿’。《太平御览》引郑注云:‘侧匿,犹缩缩,行迟貌。’‘缩肭’、‘侧匿’、‘仄慝’并声近而义同。 (太玄·礼次八)云:‘冠戚(月丑)。’‘戚’音子六反。‘戚(月丑)’与‘侧匿’,亦声近而义同。”(卷三下,10页上)按,“侧、仄”,并阻力切,职韵,庄母,照二等;“匿、慝”,并女力切,职韵,娘母。两字叠韵而成联绵词。“缩”,所六切,屋韵,生母;“肭”,女六切,屋韵,娘母。两字亦成叠韵。“戚”,王氏音子六反,屋韵精母;“(月丑)”,女久切,有韵,娘母,古幽部,其入声为觉部。“侧、仄”,古职部;“匿、慝”亦职部;“缩、肭”并觉部。如阴人不分,则幽觉为一部,之职亦为一部。王念孙、江有诰当时,阴、人多未分部。则之、幽可邻韵相通。如分阴、人,则职觉两部亦可旁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