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要受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处于思维结构方式的形成阶段,应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环境对他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信息的正向输入,一切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就会抑制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这样的教学不可能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掌握技能方面有所收获,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和培养了。这是以传授和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开发智能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在教学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中注重信息正向输入后的逆向反馈,达到实现“教学共振”也就是使信息的发送  相似文献   
2.
对曹操的杀害之心杨修有没有察觉,这是《杨修之死》教学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问题。 杨修非常聪明,更是“恃才放旷”。而“恃才放旷”的性格却使他的聪明反而成了不聪明。“大簏事件”,“出邺城门”和“答教事件”是杨修插手曹氏家族内部斗争,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的三件事,因此直接影响了曹操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内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角度的选用应遵循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规律,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师备课时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