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2017版课标对教材的编写要求,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增设了"情境设计"栏目。文章介绍了情境与地理教学情境的概念,指出了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应遵循地理性、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等原则,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情境设计"栏目为研究对象,从"情境设计"的栏目数量、情境内容、栏目特点等方面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近50年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经历了一个生态系统逐步退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地表水文解体、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植被衰败、风沙灾害加剧等5个方面.分析指出,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环境恶化已经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助有关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资源分配与下游地区来水量减少、生态退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发现塔里木河流域区域之间水资源分配不均和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流域下游地区水资源紧张、生态退化的根源.最后,从系统的观点和人文的角度出发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心理资本是一种可被测量、开发的心理因素。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赣南地区中学地理教师的心理资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赣南地区中学地理教师的心理资本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对此,可以从营造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升赣南地区中学地理教师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5.
《基础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学相关专业及管理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目前在高职院校该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急待改革。因此,深化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中人文地理深度教学的落地环节鲜有学者研究。文章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其与高中人文地理知识之间的适切性,探究了深度教学与BOPPPS教学模式的融合路径,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型,最后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为案例进行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教学模式亟待创新。文章将“CBL-PBL-Seminar”立体教学模式引入中学地理教学,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在此基础上以“海水的性质”一节为例设计教学活动,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参考,以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8号令正式发布,简称<规定>.这是我国近20年来档案事业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对档案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指明了新的航向.在这部新的<规定>实施后,如何规范档案管理,把<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及时有效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实践,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现就监狱系统如何落实<规定>提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对STEM教育理念下“5E”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STEM教育理念的关键因素,探索了开发融合STEM的高中地理知识的方法;在分析“5E”教学模式基本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STEM教育理念下“5E”教学模式,并在该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科际整合视角下STE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地理学科上,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促进地理教学向纵深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STEM教育与科际整合的内涵;其次,对科际整合视角下STE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课程开发模式;最后,基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地理核心概念,以“2022年四川电荒”为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融入跨学科知识,使学生形成多学科融合视角和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