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现状,初步提出了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信息素养作为教师素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素养之一,研究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显得非常必要,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10所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在校生信息素养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以陕西省为例,为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推行素质教育中的误区,就素质教育中的考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和教师必须熟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精通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时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通过分析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现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作业设计的八个原则,并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绩效提出了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魏继宗  孟亚玲 《考试周刊》2007,(35):109-110
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新视点。本文分析了《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阐述了多媒体课件《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MOOC的崛起,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最敏感的神经,教育界关于MOOC的讨论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危言耸听。MOOC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到底是什么?是文化入侵、高校颠覆、教学方式改变、教师消亡,还是其他?文章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对果壳网进行的"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调查数据分别从MOOC的参与者、平台使用及学习状况、学习的动机、辅助工具的使用和阻扰完成课程的原因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指出MOOC尚没有形成颠覆高等教育的实力,MOOC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关系符合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发展轨迹,MOOC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是制约参与者和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MOOC是一个国际名校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7.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和实际考察,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教材质量问题、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信息技术教师态度不端正、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目标误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从评选优质教材、组织研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和构建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孟亚玲 《物理教师》2009,30(3):22-2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2)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有关.(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理论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4)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基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四角色”——《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新模式。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学习资源提供者、学习资源设计制作者、教师和学生四种角色;详细叙述了本教改的理论依据、基本内容、流程图、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最后叙述了教改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源于人类欲使无生命的物体(Inanimate Objects)像人类一样智慧地生活的梦想。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的出现一般以1956年夏季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如何能使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讨论会为起点[1]。2015年,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Alpha Go战胜了欧洲围棋冠军樊麾,2016年又战胜了世界顶级棋手李世石,打破了以《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为代表的众多媒体关于超人计算机围棋至少要10年后才会出现的预期。2019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演讲报告中透露中国计划建50个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和交叉研究中心。在此背景下,研究国内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热点和趋势,对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本土化研究无疑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