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逊诗在梁朝时就备受好评,很有艺术魅力,且影响久远。何逊离别诗清丽感人,在用词、句法、写法、意境营造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在艺术方面对中古的山水诗、抒情诗都有重要贡献。在当下,应充分发掘在“诗可以群”思想陶冶下何逊离别诗的情感教育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作为宋词一大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身上鲜明体现了宋代士人文化教养全面、尚新变好探索的特点。文中论述诗、赋、叙事文学在周词中的渗透:从引诗入词、用诗法入词、援用诗的抒情方式并形成浑成词境来谈诗的渗透,从结构上用赋法、重铺陈、同义词汇的组合、中心意象群谈赋的渗透,从叙事诸要素齐备谈叙事文学的渗透;简评这些渗透的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3.
    
<洛阳伽蓝记>作为一部史学、文学、文化学名著,在庶民群像刻画上有着积极的文化意义关注人的命运,表现元魏丰富的社会生活,展现元魏庶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古人曾感叹:"死生亦大矣!"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认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注生死,是人类、也是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话题。战国时,中国哲人庄子就思考过这一话题。《庄子.外篇.至乐》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内容十分奇幻:庄子去楚国,路见一具骷髅(古为髑髅),就问:"夫子贪生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清真词》的解读为例,认为解读古典文学作品,宜走传统训诂与多元文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路子,传统训诂包括词义解释、典章制度文化意蕴、化用诗句的由来、词牌体制特点等,多元文学分析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词的色彩词藻美、从赋和叙事文学等多角度分析,力求古今结合;并简要评说两种分析路子的长短,从而为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尽一点探索之力.  相似文献   
6.
<洛阳伽蓝记>收录了元魏民间文士姜质的<庭山赋>,该赋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这篇札记分析该赋的文学基本特色,并结合元魏一代的文化背景,分析该赋多方面的意义,同时谈到对北朝的文学和文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撮要论述《世说新语》的四个方面: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散式结构,在古代美学和中日比较文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洛阳伽蓝记》收录了元魏民间文士姜质的《庭山赋》,该赋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这篇札记分析该赋的文学基本特色,并结合元魏一代的文化背景,分析该赋多方面的意义,同时谈到对北朝的文学和文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洛阳伽蓝记》作为一部史学、文学、文化学名著,在庶民群像刻画上有着积极的文化意义:关注人的命运,表现元魏丰富的社会生活,展现元魏庶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明末会稽无名女子在新嘉驿题诗文,吸引了明末清初不少著名文人的关注与唱和,持续近半个世纪,成为古代文学传播史上一典型个案,值得重视。这里参照传播学思想,用文本细读方法,分析此个案所包含的文学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