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些数学题,题中的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前后变化较大,用一般方法解比较繁杂,或容易重复,或容易遗漏.这时如果列一个表格来解,可以把题目的条件所涉及的数量关系一一显示出来,使等量关系明朗化,解题思路条理化.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 用0、3、7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分析]因为最高位不能为0,所以0不能放在百位,百位只能是3和7.当百位是3时,或十位是0个位是7,或十位是7个位是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的世界形势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代新人,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大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把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以“变”求“新”,培养学生求异性的创新思维能力;启迪质疑和反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强化主体意识,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意义重大,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