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负道德状况及心理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一样不仅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在道德行为上,能够表现出与主流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正向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自律性差,在日常行为中常常表现出与主流社会要求相背离的负道德倾向。要想高职学生既成才又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道德状况和行为特征,并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其正确引导,使其改过迁善,自觉修正负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
犬儒主义至今已历经了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和变革,其思想内涵发生了微妙但根本的演变。在现代社会中,犬儒主义正在演变成一种社会症候且呈不断弥散之态。作为一种消极的思想意识,犬儒主义正产生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犬儒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规避现代犬儒主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其根本目标在于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从教学方法、实效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与主流社会要求相背离的负道德倾向却令人担忧。综合分析,社会中道德功利性的诱导、环境中道德他律的无力以及学校里道德教育的弱化是其主要原因。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负道德状况进行哲学分析,对其正确引导,使其修正负道德行为,是当今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使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有时效性,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本次调研的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因素,究其原因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低效能应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众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德育心理契约的缺失至关重要。德之“育”是一个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发生在“育”者与“被育”者之间的双向行为,这种双向互动构成了一种契约行为。因此,完成德育心理契约的构建,践履心理契约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是国家社会未来主要建设者之一,但他们中的部分人道德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在他们步入社会前最后的求学阶段,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构建高职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唤起并强化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高职学生的道德需要等手段,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道德意识水平,使其自觉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成就感,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心理契约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高校德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新视角。立足高校,结合高校德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特征,从其职业倦怠的主要表征出发,以心理契约为基点进行策略分析,可以有效地规避高校德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极大的降低了他们的成就感,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心理契约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高职院校德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新视角。立足高职院校,结合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特征,从其职业倦怠的主要表征出发,构建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心理契约,可以有效地规避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倚重对象之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在高职学生成功成才的过程中,自我规范、自我设计的自我教育活动至关重要.依据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需求、目标、过程以及情绪等方面入手,帮助高职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