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家庭对于子女不正确的教育,较普遍的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娇生惯养,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有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学生在家时一直在便盆小便,偶尔到院子里去也有父母陪伴,上了初中住校后,第一天,由于父母亲不在跟前,他竟然在脸盆小便.受了批评后,家里人送来了便盆.一天晚上这个学生要大便,不敢到院里去,就大便在宿舍地上,弄得宿舍臭气熏天,大家都指责他,他受不了却要跳井自杀.从这件事情看,孩子胆小父母为什么不能及早培养他的胆量呢?孩子十二三岁时仍不敢在黑夜独自到院子里去,那么作父母的要陪他到什么时候?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立,还谈什么创业成才?其二是缺乏自主意识.一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往往因束缚过紧,使孩子缺乏自主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无论遇上大事小事都要请示家长,而家长往往又不能替孩子做正确的抉择,使孩子不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节日     
看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父亲回过头来,看看我,反而凶恶起来,仿佛被激怒的老虎,一甩手,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脸上……  相似文献   
3.
初中第一册课文中选入了李白的《静夜思》。关于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一般都解作“怀疑”。如刘逸生的“唐诗小札”中说:“忽然产生过地下结了霜的怀疑”,奠中、秀龙、陆浑三人注析的“唐宋绝句选注析”中注:“疑:不相信,疑心”等。 使用这样的解释也未尝不可,但若细细推敲,与诗意有些不符。 那么“疑”宇究竟作何解释呢?《中华大字典》、旧《辞海》、《康熙字典》引《增韵》都有解作“似”的义项。《古书疑义举例》第八十八引《管子·法法篇》:“尽而不意,故能疑神”,认为“疑神犹言如神”,把“疑”解为“如”。《诗词曲语词例释》中更明确地解释道;“疑,似、如,仍为动词,但与通常怀疑义有所不同”。很明显,疑的含义和现代汉语中的“如  相似文献   
4.
    
①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小山村。那里的山非常的一般,既不是悬崖,也不是峭壁,一脉的祥和慈善,十二分的平易近人。和尚峁,卧岗……连名字也平淡无奇,没有什么让人感到慰藉的东西;然而却有鹰,许多鸟中的一种。②鹰飞翔于村庄的上空,偶尔俯冲下来抓只鸡去,然而却没有人咀  相似文献   
5.
6.
生命的节日     
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七月为我们设了一个赌场。我就如同一个把所有赌资都押上的赌徒,等待着开牌。那种痛苦的折磨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渴望着太阳和雨水的滋润,尤其像我这样的赌徒已经不止一次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更让我感到痛苦与恐惧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为深刻的痛苦的折磨。  相似文献   
7.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捡钱包、让坐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  相似文献   
8.
听了一节公开课。本来所讲课文难度是较大的,特别是教师提问的思考题和给课文分段,老师不提示不引导很难答全面,分准确。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不但题答得好,而且分段也毫无困难,当老师提问时,学生仿佛胸有成竹,回答起来真可谓口若悬河,答案准确无误;其余的学生也都一呼百诺。台上台下教学双方配合十分谐调。 我有点怀疑,于是我私下里作了一点调查。起初好几位同学都不谈真实情况,守口如瓶,我费了好大气力才从一位和我有点亲戚关系的学生口里讨得真情。原来这位老师一听说上公开课,就把本课的思考题的答案以及分析都抄给了学生,让他们去  相似文献   
9.
蚂蚁     
小说总是要好看的,能吸引人读下去。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制造起伏、跌宕,形成内在的张力。这篇《走夜的女人》,其内在张力在哪里呢?就在其中所写的两个女人.过的是“双重生活”:一重是正常人的生活,租一个房子,在都市里面讨生活,累了睡睡觉、听听音乐、吃吃零食,在外漂泊会想家、想小时候的事;另一重是非正常的生活,到了晚上.她们会神神秘秘地出门,很晚才回来,身上会有来路不明的手机、呼机,实际上干着地下性工作者的职业。  相似文献   
10.
蚂蚁     
也许你还没注意过蚂蚁,因为它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小时候,在西部山区,荒山秃岭里生长不出什么稀罕的物件,更别说有灵性的东西。在干旱的折磨下,山是一味的荒凉,沟是一味的孤寂。偶尔能碰见一只狐狸,也只是对着你狡猾地望上几眼,瞬间消遁在荒山秃岭之中,让你痴想上一阵。有蛇却不敢玩,村里人说蛇是灵虫,不喜欢人玩它,记仇。而《农夫和蛇》的故事进一步教育我们蛇是毒虫,玩蛇等于玩命。故而遇到蛇,也只是远观。心里还直打鼓。百无聊赖时自然而然地就对蚂蚁熟悉起来。蚂蚁总是那么忙碌,总见它们行色匆匆,更多的时间是搬运土粒修筑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