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中央一再号召,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近期又提倡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质,是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举国上下,群策群力,长抓不懈。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传播文化的必要工具,并且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唐潭洲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幼年丧父,被当时一位名叫江总的尚书令收养,教以书籍.询聪敏过人,博通经史,在隋朝曾当过太常博士;到唐太宗时,当过太子率更令和弘文馆学士,被封为渤海男.人称"欧阳率更",又称"欧阳渤海".所撰有《艺文类聚》一百卷等书.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他的字初学二王(即王羲之、  相似文献   
3.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因此也有人说他是琅邪临沂人。博学工词章,开元进士。玄宗时为平原太守,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他首举义旗声讨,河北十七郡,纷纷响应,被推为盟主。平乱后,迁刑部尚书。代宗即位,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国公,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颜鲁公。  相似文献   
4.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宋朝皇帝的后裔。从小聪敏好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读书过目成诵,作文下笔立就。到了元朝,官至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尚书注》、《乐原》、《松雪斋集》等。他的书法,崇尚王羲之、王献之,又潜心学习钟繇、李北海(李邕)和其他汉、魏、唐、宋诸家,把晋理、唐法、宋意熔于一炉,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世  相似文献   
5.
不侍挥鞭五十年,沧桑历尽雪盈颠。欣看桃李风华茂,感沐尧天福泽绵。抱瓮终惭无建白,持躬常觉愧时贤。东隅既逝桑榆晚,欲效郭驼今跃然。五十教龄述怀@季重远~~  相似文献   
6.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好学,十二能为辞赋,稍长博贯经史,元和初擢进士第.官至太子少师、弘文馆学士等,《旧唐书》有传,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又遍习隋唐以来的楷书,融合欧阳询、褚遂良、李邕、颜真卿等各家之长,自成一家,人称柳体.柳公权比颜  相似文献   
7.
提到启发式教育,人们常常引用孔子的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何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东汉郑玄的解释是:“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重点是笔者加的,下同) 宋儒也有人认为:“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发,则沛然矣。”他们都强调一个“待”字。  相似文献   
8.
金代诗人元遗山有两句论诗的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所谓“绣鸳鸯”,就是以榜样示人;所谓“度金针”,就是以方法教人。元遗山认为教人写诗应“绣出鸳鸯”,以榜样示人,那么“金针”也就在其中了,这里强调了“绣鸳鸯”的一面。如果把两句诗拼作一句,就是“鸳鸯绣出度金针”。  相似文献   
9.
每当看到报刊上发表的象“救救孩子”这样一类短文,听到象“说的是三个全面,做的是一个片面”、“高分低能”这样一些议论,确实有点食不甘味,寝不安席。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能视而不见吗?当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学教员,能说事不关己而无动于衷吗?实在不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