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季鹏 《大观周刊》2011,(22):277-277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美、苏等国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从此美苏两国在阿一条战壕里共同抗击法西斯,最终同盟国赢得了胜利。战后,世界人民无不对世界和平,民主以及民族解放报以强烈的渴望。然而,美苏两国爆发冷战,在二战的洗礼中形成两大超级大国迅速反目成仇由同盟走向对立,并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柳亚子与陈英士同为南社成员,又同是同盟会中的骨干分子。辛亥革命前后,柳亚子主要以南社为基地,以文学为武器,宣传革命思想;而陈英士则以同盟会为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他们文武互补,密切配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师应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出能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创新意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产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好的习作,不仅要有严谨的框架结构,生动的写作素材,独特的创意构思,更要有丰富的语言词汇。而在这么多的要素中,生动的写作素材是重中之重,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文章的亮色,并且以此点亮全篇。丰富优美的语言表达可以让一篇平淡无趣、索然无味的文章变得生趣盎然、韵味十足。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的语言变得灵动起来呢?为此,我思考与尝试着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量。  相似文献   
5.
6.
WTO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成为教育界甚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介绍了WTO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的前提下,分析了WTO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为适应WTO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首先在教育现念上更新;在教育法规、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上,作出相应的修订、改革和调整。只有这样,中国高等教育才能在国际大环境下得到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晚清新政和新政领袖人物的研究大为兴盛。随着史学研究中政治禁忌的不断打破,学者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崭新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追寻历史真相,回归历史真实,张海林教授新著《端方与清末新政》(以下简称《端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无疑是其中有分量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张著的完成是端方研究的最新硕果,具有填补研究空白的学术意义。端方(1861-1911),满洲正白旗人,历任农工商总局督办、陕西布政使、署陕西巡抚、湖北巡抚、江苏巡抚、湖南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新政时期,端方指陈时政,抑旧扬新,倡导改革,在…  相似文献   
8.
<正>对一个国家来说,能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21世纪背景下,需要大量的能源才能促进各项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和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需要火电厂在开展工作时,秉持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并将节能降耗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确保火力发电厂的节能管理得到增强,通过集控运行确保火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季鹏  张艳芬 《学前教育》2023,(Z1):61-63
<正>近10年来,由于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出版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合幼儿阶段阅读的图画书越来越多,题材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高。中国原创图画书是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宝藏。由于具有图文呼应的特点,中国原创图画书会在画面、文字中自然流露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境美,富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和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一方面,天地以自己固有的规律运行,这个规律就是"天道";另一方面,人们爱惜自然、保持生态,人由天地出,亦往天地归。在天人和谐相生观念的指导下,古人派生出尊重、顺应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的天—人循环的卓越理念。在全民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发展模式,中国古代"天人相合"、"共生共成"等理念,依然不失其指导意义:首先,天人相合的理念昭示人类,应充分重视天地万物阴阳双方对立而统一,彼此依存、制约、消长、转化的必然联系,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应"顺天时,量地利"。其次,"天人相合"的理念赋予人类高瞻远瞩的发展和深沉真挚的忧患意识,激励人们志存高远,放眼未来,胸怀天下。"天人相合"的理念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致的,二者又是互为体用的,现代化建设应以顺天爱人怜物为前提,不应盲目发展,使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