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理论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出身于军官家庭。父亲信仰共和主义,母亲则信奉旧教,拥护王室。由于受母亲影响较深,他青年时代同情保皇党,后因目睹波旁王朝的黑暗反动,政治立场从保皇主义转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后又走向资产阶级共和主义,晚年成为热情的民主主义战士;哲学上他由信奉天主教到自然神论,到泛神论;文艺观上,他接受了社会民主思想的影响,由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不自觉的参加者发展成为自觉的主将,反对已经成为僵死教条的伪古典主义,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积极浪漫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一方文化。谁都承认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并不是蛮荒、贫瘠的文化带,关外文化土层虽不及关内厚实,毕竟有着自己引为自豪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东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北文学,在现代民族存亡危机的大动荡时代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崛起,造就了一大批作家,涌现出众多作品。但是,不无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东北新文学一直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近年来,这种偏枯局面已有所改变,这个年轻学科的面貌已然依稀可辨地出现在人们眼前,有志于此的拓荒者取得了初步的可喜成果。《东北新文学论丛》便是张毓茂先生多年耕耘的硕果。该书辑录了研究东北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全国范围涌起的巨大戏剧探索潮流究其成因,是受"他律"和"自律"同时作用的结果.从"他律"方面来审视,探索戏剧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变化对戏剧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及国外戏剧思潮引进影响所致,也是为艺术递嬗更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历史的必然;从"自律"方面来审视,探索戏剧的诞生是戏剧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戏剧本体再生能力的显现,又是戏剧革新家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戏剧探索大潮中,写意型戏剧是探索戏剧中的一个簇新的引人瞩目的重要类型,它打破了传统写实戏剧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给中国剧坛带来新观念、新思维、新格局,是对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开创性贡献。写意型探索戏剧在新时期浮出水面与黄佐临的戏剧理论与实践的推动是紧密相关的。写意型探索戏剧的两个范型——《中国梦》、《蛾》体现了写意型探索戏剧的主要审美艺术特征,即诗的抒情性、生活的写意性、动作的写意性、语言的写意性、舞美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于1997年12月6日至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出席研讨会的代表近百人,其中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汉荣的文艺组织领导、作家、研究者对多位。提交论文0多篇。与前两届相比,本届会议在规模、研究范围和深度上都拓展到一个新的层面,一批青年研究者群体已初步形成。从研究队伍看,研究的重心逐步集中到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在地域和历史渊源方面关系密切的侨乡厦门岛上。本次会议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探索戏剧是由来已久的话剧与戏曲整合运动的延伸。探索戏剧重视对民族古典戏曲传统的继承、吸收和利用,这首先表现在对戏曲艺术的精神内核——深刻雕镂民族生活、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这一根本特性的继承上,还表现在展示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着意诗化追求,富有民间性、通俗性、娱乐性上。探索戏剧对戏曲艺术形式方面的继承主要表现在:承认舞台的假定性本质,回归戏曲本性;继承戏曲的写意传统,使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写意话剧”亮相当代菊坛;继承戏曲原本就有的综合性特征,实现新的艺术综合。  相似文献   
7.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女作家是屈指可数的,从松花江畔步上文坛的白朗堪称是其中之一位知名者。白朗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是把自己的笔当作战斗的武器献身干党的文学事业的。她的创作就数量而言,足以跻入高产作家之列。那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的笔致、深婉的感情、质朴的风格、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战斗性不仅吸引和打动过厂大的中国读者,而且她的力作《为了幸福的明天》远远传播到国外。白朗是在“红色的三十年代”崛起于东北文坛的革命作家,是东北作家群的主要成员之一,她的创作既显露着作家本人的艺术个性,又可以从中窥见“东北作家群”创作的思想艺术风貌的某些共性。她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兼擅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宝库中 ,有一块不容觑视的闪光瑰宝———应用文 ,它应用广泛 ,功能甚夥 ,种类繁多 ,且源远流长 ,名篇迭出 ,积累丰厚 ,最早可溯源到文字起源的远古时代 ,可以说应用文原是中国文章之先河。它是使用频率高、涉及领域广、实用价值大的文体 ,这种文体写作是现代国内外各级管理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也是国家公务员录用必考科目。因此 ,应用文写作被列为高等、中等院校秘书学专业及管理专业的支柱课程。尽管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不少有关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论著 ,但迄今为止 ,尚无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应…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擅长喜剧的著名剧作家并不是很多的,其中一位就是李健吾。但他的喜剧艺术却被忽视、冷漠,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寂寞之中过掉的”。这是现代戏剧研究中的偏枯现象。难能可贵的是李健吾一身而兼长悲剧和喜剧,这在现代剧作家中可说是稀见的。他的喜剧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过一定影响。他的喜剧很讲究艺术技巧,探讨他的喜剧艺术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喜剧创作将是十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