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学课程建设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必须强调方向性原刚。努力办好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意义。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着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学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视大学课程建设的方向性问题。第二,必须遵循科学原则。社会前进的速度取决于教育与科学领域的成就,要想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在控制科学技术革命中的建设性作用,只有以科学方法来增强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汉字发生、发展的二大基础是表示事物间联系和种属的“类”——义符,以及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的“首”——音符,汉字的语义变化,通过义符和音符在不同层次和方向的组合而实现。汉字的字形,包含着语义和语音的感知因素。要使这二类既能作为构词因素、又具有感知作用的符号系统抽象化,没有高度的分类思维能力是不可能的。掌握汉字的分类思维与认知规律,需要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种科学知识的参预,而各种知识的逻辑统一,又正体现了汉字的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礼乐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诗经》是中国古代教育最为重要的源典著作,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为厚人伦,美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明美刺,倡温柔。《诗经》不仅对先秦人们的家庭伦理、言语行为、政事外交、文化交流影响甚巨,同时也对后代中国的教育制度、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以人的社会化、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科学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合。但个体在出生初期,还只能称为一个自然人,教育的目的在引导儿童的身体、心智及德性向着社会方面成熟,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当年长一辈将生产技能和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的同时,也把人们在共同劳动和生活交往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宗教礼仪、伦理道德以及行为规范传递给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