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高技能人才概念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高技能人才的概念问题是高技能人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也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实际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前人的研究和相关资料,对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内涵、外延、发展轨迹和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卡特尔编制的16PF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技校生和中师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技校生与中师生在聪慧性和有恒性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二者在次级人格因素X2(内向与外向)X、3(感情用事与机警安详)和X4(怯懦与果断)上存在差异;二者在应用预测因子Y2(专业成就)、Y3(创造能力)和Y4(环境适应)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自杀的专著、文献,利用网络收集自杀案例材料,发现自杀现象日益严重,人们对自杀的认知存在很多严重错误,对这些错误认知进行原因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认知和做法,为提高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大学生宗教经验触发因素问卷》,对6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宗教经验触发因素不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但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具体表现为:理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医科、农科,工科学生显著高于农科。大学生宗教经验的触发因素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大学生的不同信仰在宗教经验触发因素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宗教徒、不清楚的均值显著大于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5.
教育社会心理学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还缺乏严密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合理的逻辑起点。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是“互动”的社会行为,研究对象不是在教育心理学中增加社会心理学的内容,也不是在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沿袭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教育社会心理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应是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有机结合,主要是研究在学校情境下,学生和教师在团体中进行互动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高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录取,引导中学教育和实现高校自主招生权等方面,来探讨高考制度的改革,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考生艰苦的考试生活出发,提出考生存在的四种心理困惑:学习疲劳、考试焦虑、父母过高的期望和考试怯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心理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我国精神信仰的研究状况,指出心理学对精神信仰研究的比较少,精神信仰研究的内容局限于宗教,方法多采用定性研究,对精神信仰形成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精神信仰研究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信仰操作概念难以界定和研究工具开发不足所致。同时指出,精神信仰研究的趋势是精神信仰概念的研究、测量工具的开发以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区之一,其华人教育有着较早的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华文教育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历经曲折和坎坷.印度尼西亚历届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高低以及华人的文化认同都影响着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是华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支撑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0.
挫折应对能力是考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考生考试成绩的优劣具有密切联系。论述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的反应方式,以及耐挫能力的培养,旨在使考生具备应对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促进考试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