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诗歌和散文蜚声文坛的何其芳同志,从1942年延安整风以后,就“改行”从事于文艺批评,一直到1977年去世。在这三十五年间,他虽然也间或写些诗歌和散文,但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艺批评上,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我认为何其芳在文艺论评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和散文创作。“文革”期间“四人帮”的爪牙们骂他是“一贯压制左派的文坛恶霸”,这个恶谥当时曾使他吃了不少苦头,但却从另一面说明了何其芳文艺论评的科学价值和所向披靡的战斗威力。何其芳的文艺论评同他的诗作散文一样,也具有鲜明的个性,这就是它那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风格。这种创造精神在过去是宝贵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更值得珍视。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过去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是难以冲破禁区发挥独创精神的,而窒息马克思主义、窒息生机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文学教条主义和“左”的思潮却横行无忌。人们要想在艰难的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就必须同文学教条主义和“左”的思潮进行坚决而巧妙的斗争,就必须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何其芳是文学界的一名勇士,他就是这样做的。他曾谦虚地说:“我的理论基础本来就薄,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基础更不过硬。现买现卖……。”事  相似文献   
2.
悼亡,古汉语中通常指丈夫悼念妻子。悼亡词,就是悼念亡妻的词作。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其妻王弗逝世十年后所作,这首词常被尊为悼亡的典范。纳兰的悼亡之作都写在其妻卢氏病逝到他自己逝世前的八年时间内。所以我们对悼亡词概念界定的依据,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其它。纳兰在致张见阳信第22札中写道:“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洒酸泪,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词人纳兰容若手简》)“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当指卢氏死后发丧埋葬事宜。纳兰对挚友道出了心里话,他的悼亡篇章正是他这种感情的形象化表现。他的悼亡词情真意笃,感人肺腑。值得我们仔细阅读、认真研究。本文拟将纳兰的悼亡词加以注释,旨在帮助青年同志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作品的内容,当  相似文献   
3.
布尼阿林先生的诗词楹联作品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赞颂了满族为中华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布尼先生旧体诗词修养很深,特别长于七言律诗的写作。这部选集的出版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效仿江淹对汉魏六朝曹植、王粲、陆机、嵇康、阮籍、郭璞、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谢等二十位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了模拟,写诗二十首。这些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纳兰又熟悉并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故而他的拟作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性都具有一定水平。但终因其没有深切的生活体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所以这二十首诗,总体上应位列中品。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有的《红楼梦》评论者十分肯定地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主观愿望”是为了“补天”,即“改善封建社会”。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不能同意。到底曹雪芹是要“补天”,还是不愿“补天”?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评价《红楼梦》思想倾向的重要问题,因此应该展开争论,以便推动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研究。 “补天论”者首先用曹雪芹的思想发展变化来寻找“补天”的依据。他们说:“曹雪芹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使得他的思想也在变化、发展。从‘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感叹,到‘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的自嘲,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补天’是从满腔热情到逐渐失望。”这段话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是指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过程中的思想状态吗?如果是,那么它既不符合作品内容的客观实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饮水词》收录的近350首词作,属于婉约风格的约有300首。因此历来多数评家认为纳兰词的总体风格是清丽哀婉,应属婉约派。这个观点按历来词家分类的标准看,是有其根据的。但是知人论事要看全面,纳兰的占其词作总数十分之一强的豪放词,成就很高,也很具特色。这些词抒写了自己的壮志,也抒发了自己的豪情,表现了纳兰对于现实政治的抱负,对于功名事业的雄心,对于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于友朋的深厚情谊。纳兰继承了我国七百年来的豪放词风,并为这个有影响有特色的流派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仅仅说纳兰是婉约派而极力推崇他的婉约词似乎不够全面,应开拓研究领域,认真研究纳兰的豪放词,认识他风格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认识他艺术的造诣和成就,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纳兰。按历来词家的分类,苏轼是豪放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这回书近一万字,编者删除了开头和结尾两个关系不太大的部分:开头部分用约一千字的篇幅简述贾雨村通过走贾府的后门捞到了金陵应天府尹的肥缺,走马上任去了.回末部分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的余波(约七百字).本回其余的七千多字是主要部分,全都节录下来了.  相似文献   
8.
宋培效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4):31-35,47
纳兰性德效仿江淹对汉魏六朝曹植、王粲、陆机、嵇康、阮籍、郭璞、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谢等二十位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了模拟,写诗二十首.这些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纳兰又熟悉并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故而他的拟作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性都具有一定水平.但终因其没有深切的生活体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所以这二十首诗,总体上应位列中品.  相似文献   
9.
《晋书·陆云传》载:“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张华)坐。华曰:‘今日机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云:‘日下荀鸣鹤’”。荀隐,颍川人,颍川与当时西晋首都洛阳相近,故称京都为“日下”。清初康熙朝,在首都北京以纳兰性德为首聚集了一批著名词人。他们诗酒唱和,谈词论文,推动了诗词创作的发展,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组织,我们姑且名之曰“日下词人集团”。下面我想探讨一下这个组织的一些活动和他们的词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刘德鸿先生的《清初学人第---纳兰性德研究》是学术界第-部研究纳兰身世的专著。刘先生全面系统地考证、论述了纳兰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绘制出-幅完整而清晰的纳兰家世图志和纳兰个人成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广大读者认识纳兰,理解纳兰文艺创作特别是词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