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师是近些年在教育界十分流行的词汇,校内有校内的名师,区域有区域内的名师。没有名师的学校在这样崇尚名师的背景下就显得既不时尚也不明智了,学校无光校长无颜。于是,学校纷纷掀起了打造名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对从社会改革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到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当今中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多种价值冲突的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查和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就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城市开始的,沿海城市  相似文献   
3.
走进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新的课程理念和实际有效的教学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尽管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很大空间,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许多教师还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些茫然和困惑有来自于对新课程的认知上;有来自于对旧课程的依恋上;有来自于对新课程实施的行为上,等等。如何尽快地使教师从这种茫然和困惑中走出来,如何使教师对新课程的认知、情感、行为形成和谐的统一,并能用真情投入到新课程的实践中去,这对教师的培训方式带来了新的思考。笔者就亲身经历过的两次培训过程,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任何数学知识都源于原有的知识基础,由相关知识演变而来。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及时地将新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知识,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学生也就能够较快地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们结合对第九册数学教材中的重难点的剖析,谈谈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算式的转化算式是数学问题中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最常见的数学问题。第九册教材在以分数计算为核心的范围内,先后出现了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由于学生早已熟悉了整数的运算,因此,分数的加减乘除势必因整数的加…  相似文献   
5.
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指在校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过程。这一培训形式一旦形成一种培训机制,对教师的在职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教师培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帮助教师提高本体性知识,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二是帮助教师提高条件性知识,主要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本体性知识是人们所熟知的。但有研究表明,它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高相关”关系。条件性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但却是最为实用的,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说应有四个…  相似文献   
6.
7.
教师的境界     
教师在实现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丰富着自己,完善着自己。这一过程是在不经意中造就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塑造一个示人的教师境界。重视这一过程的存在,就会形成一个完美、理想的教师境界,反之,就不要谈什么境界了。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到实验对象、场地等条件限制,一些工科专业的产品拆装实验很难达到实验要求,为此提出一种使用虚拟仿真实现机电产品拆装实验的方法。该方法基于Unity3D搭建三维可视化交互场景的方法,以常见的4种机电产品为原型,采用B/S架构搭建机电产品虚拟拆装实验系统。将外部三维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后导入Unity3D中,在系统中设计了包括场景交互、机电产品拆装过程交互和Web-Unity3D交互等功能。Unity3D模型发布为WebGL后嵌入网页端,在网页端动态展示了机电产品的工作原理与拆装过程。本系统兼容性强、无安全隐患,在工程类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研机制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重新对现行教研机制进行创新,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切实帮助教师不断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期“课改在线”我们将就校本教研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必将促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