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考试是一种评估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力量——推动力或破坏力。毫无疑问,没有信度和效度的考试,带来的只能是一片混乱。进行一次考试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命题工作。合乎科学的试题应该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设计的,也应兼顾学生的实际,和不同层次的学校的实际。这样的试题,难易、份量以及知识与能力的比例适中,因而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据此,教师可以评估自己教学的成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确尔后的行动目标,修正或变动原先制定的教学计划,从  相似文献   
2.
兰州地处中原与边陲的冲要,在古代被誉为“陇右之襟喉,三秦之屏蔽”(明韩君恩;《修学宫记》)。它常常是汉民族与西北各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在宋代以前多次被吐蕃、西夏并吞,宋元祐初,也几乎割给西夏,后经众臣力谏才未割让。到明代,黄河北岸也常常受到元残部的侵扰。因此历代朝廷只注意在这里完坚关隘,修治城池,而很少考虑这里的文教。宋代虽有“神宗尤垂意儒学,自京师至郡县,既皆有学”,“天下郡县并置学”(均见《宋史·选举三》的记载,但在兰州并未设立一所学校。直至元代至正五年(1345年),才建立了兰州历史上第一所学校——州儒学(旧址在今兰州第二中学)。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也因兰州隶辖于临洮府,曾一度被降为县儒学。按《明史·  相似文献   
3.
兰州方言的考释始于清末兰州学者张敦五编纂的《重修皋兰县志》,此书脱稿于一八九一年。在该方志的“风俗”之后附有“方言”一栏,对兰州方言作了“溯源起而正舛误”的工作,这可以说是有计划地研究兰州方言的开端。但是该方志仅收录了二十三个词语,而对大量的“世所通称,或字  相似文献   
4.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后,因关中饥荒,杜甫曾避居秦州(今天水市),后南下入蜀,在陇右旅居约半年。其间曾留有《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一诗。此诗究竟作于是年何月,历来说法不一。清人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认为:“始是自秦西至同谷时,道经两当,故作此诗。”近人冯至在其所著《杜甫传》中也主此说。如按此说,此诗当作于是年十月。清人杨伦的《杜诗镜铨》则认为,当是杜甫客居秦州,“将赴同谷”而作。如按此说,则此诗作于是年九月。 按吴十侍御名郁,时已贬官至长沙,杜甫所看望的是他在家乡两当县嘉陵江边上曾居住过的宅第,当时吴郁不在两当。两当位于今甘肃陇南地区东北,北接秦州,西邻徽州(今徽县地)。其东有嘉陵江自东北流经县境,其东为汉中府略阳(今陕西省略阳地)。 从地理位置和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看,杜甫决不会从秦州专程去看望吴郁的空宅的。因为秦州至两当往返旅程有二百多公里,这里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专程前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