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案例:师:请看下面的分数,看谁能够快速地判断出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老师进行比赛,好吗?34,29,910,726,450,1533生:34,910……(结果师用口算判断比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快得多。此时,学生渴望探究奥秘,惊奇的看着老师。)生:老师,你怎么算得这样快?师:请大家猜猜。别着急,相信你们会找到规律的。生(计算后汇报):34=3÷4=0.7529=2÷9=0.222……910=9÷10=0.9726=7÷26=0.269……450=4÷50=0.081533=15÷33=0.454……(学生观察、对比。)生1:我认为与分数的分子有关。生2反驳:我认为与分数的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4期L22分母有关。(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2.
[题目]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7时司机看到里程表上显示的是一个两位数;12时他看到里程表上显示的是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是在7时他看到的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间加上一个0,且是这个两位数的9倍,请问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3.
[题目]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7时司机看到里程表上显示的是一个两位数;12时他看到里程表上显示的是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是在7时他看到的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间加上一个0,且是这个两位数的9倍,请问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4.
解决某一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按照正确的思考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在下面分割正方形的过程中,如果借助于“割补”的方法,便可顺利实现巧分的目的,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能离开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它是指未经明确的逻辑分析,而仅从感性材料中直接捕捉、迅速领悟到问题的意义和解决途径,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见闻谈几点体会,以便和同行共同探讨。一、允许学生大胆猜测,产生直觉顿悟。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新思维活…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倡导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的活动呢?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见闻谈几点感悟,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案例进行一些反思。一、探究新知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思维的“再创造”活动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和富有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倡导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的活动呢?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见闻谈几点感悟,以求教于同行。一、激趣引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激趣引题是指课堂的导入,自主探究是指教师创设情境后的学生活动。课的开头应该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案例描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本是《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师出示:比较37和76的大小。由于教室墙壁刚粉刷过,凑巧在黑板上写37处分母7的位置上残留了少许白色的涂料,使7乍一看成了数字8。教师正准备将涂料擦净时,一个学生激动地喊“:老师,我能比出38和76的大小!”其他几个  相似文献   
10.
纸笔测试是评价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往,我们对这样的测试更多的是关注其结果,即学生分数的高低。新课程背景下,除了关注测试的结果以外,很多老师开始将目光投向纸笔测试中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江苏东海市教科院附小的董淑珍老师、浙江衢州市衢州师范二附小的冯俊老师、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博陆中心小学的方云凯老师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测试卷中的一个典型题目以及从学生的解答中反映出的学生的思维状况上,从他们的分析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