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宋献普 《学语文》2021,(1):91-92
《山居秋暝》第三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之“下渔舟”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渔船顺流而下,有人认为是渔船归来,有人认为指渔舟下水捕鱼。笔者从训诂学、诗歌意境、画面布局等角度分析,以为“下”释作“下水捕鱼”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2.
"回灯"怎解     
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对"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句中的"回灯"注解迥然不同.有的注释为"把灯芯捻大一些",有的注释为"重新掌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注释也是"重新掌灯".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第989页注释为"把已撤了的灯拿回来".陶今雁先生编写的<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又注释为"移灯".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含蓄优美的爱情诗。诗中通过描写主人公蹑足兰泽、采集芙蓉以寄远人的情节,表现了幽深绵邈的思慕之情以及"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憾恨之意。"采芙蓉"这一行为有哪些文学象征的意味呢?本文将通过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这两部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意义的作品中的采摘母题对"采芙蓉"进行深度解析,并结合"芙蓉"的同义词和衍生意义进行谐音探究与结构解析.  相似文献   
4.
教师先有质疑之习惯,学生方能濡染探究之意识。本期“释疑解难”栏目所选几篇文章的作者,敏于发现教材或教学中的疑点并积极探究,他们或参照原著,或还原创作情境,或以训诂学知识为指导——利用典籍、工具书、方言、语境等手段、采用排比归纳等方法,求得了令人叹服的说解。这种探究习惯,体现出作者不惟成见、独立钻研的精神,不仅有助于其自...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必修二选取了《诗经》里的名篇《卫风·氓》。这首诗的开头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课本的注释是“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我认为“抱布贸丝”的“布”应理解为“货币、钱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6.
字体端正,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很体面的事,但是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莱特》中的一段话让人颇为费解,即第五幕第二场中哈姆莱特说给好友霍拉旭的一段台词。当时的情境是:新王克劳迪斯借口保护哈姆莱特,打发他去英格兰避凶。然后,他又让王子带封信给英王,想借英格兰国王之手杀掉哈姆莱特。途中,王子拆了信,知道了克劳迪斯的阴谋,于是偷改了书信,将英王处死的人改为新王的亲信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但次日他们遇到海盗,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统编版《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篇文章是《齐桓晋文之事》。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如下: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相似文献   
8.
<正>景物描写在叙事类文本中常常发挥着独特的文学功用和美学价值,或烘托人物形象,或渲染环境气氛,或表现主题价值,或具有象征意蕴。《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中,“雪”与“火”的对照是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艺术话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