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 用蜡涂片的方法观察草履虫 观察革履虫的大小、体形、运动和应激性,除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上的介绍外,我们还尝试了一种较简便的方法。这里提供给同行谨供参考。首先,将石蜡放入坩锅中加热,使石蜡熔化,然后用小刷涂到载玻片上;待石蜡固定后,用小刀剥离小坑和稍大一点的坑多处,再在每处滴入草履虫培养液。这样我们就可以分别用  相似文献   
2.
a.选用围棋子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一幅围棋黑、白棋子各180余枚,每个学生做此模拟实验需要黑、白棋子各2枚。这样,一副围棋足可以供90名学生同时做此模拟实验。b.用围棋子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优点:①一副围棋子可供90名学生同时做此模拟实验,而我们现在的班容量一般为50~60人,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体会深刻,而且记忆牢固。②围棋子黑白颜色分明,大小、形状基本一致,与让学生自备的钮扣或玻璃球相比,此模拟实验减少了人为可能造成的误差。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实验的次数达到较大的数…  相似文献   
3.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现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水平”上学习。所谓“理解”,《生物课程标准》解释为“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因此,笔者以为,在教学中,若仅仅讲解“基因表达”的过程不能使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而应该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一堪称分子生物学中的精华部分。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引进科学史,让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性染色体的发现主要源自于对昆虫的研究,本文从X元件、副染色体、Y染色体、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学生物学实验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这里除在设备、资金等方面保证到位外,还需要广大中学生物学教师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条件,锐意创新,改进出更实用、更有效、更简便、更经济的实验教学方法。一、替代法教师在教学中难免要碰到本校没有的用具和本地难找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从本地的实际和本校的条件出发,用本地或本校易找到的材料和用具取而代之。这样做尽管与教科书中的用具和材料有异,但实验效果相同。这种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寻找替代用具。例如“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1 简易睫毛指针制作的改进 简易睫毛指针制作是指用胶或其它粘合剂粘一根长约5mm的睫毛(实际上常用头发)在显微镜目镜边缘,以示观察显微标本特定部位的方法。它常用在特殊细胞和分裂时期不同细胞的观察。在制作中,笔者发现,用胶或粘合剂粘合时难度大,不易操作,而用胶布粘省时、省力、方便,效果亦好。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