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求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进行系统化的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师对历史问题,现实问题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要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首先要摸清教学对象的思想特点和倾向。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革命史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当代大学生受出生和成长的历史年代的局限,他们中很多人对党、对社会、对历史缺乏系统的了解,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吸收西方有益的思想文化的同时,也难免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一般地说,当代大学生有这样一些思想特点和倾向。第一,他们有爱国思想和忧患意识,迫切希望开放改革成功,祖国早日强盛,但同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  相似文献   
2.
唐代制举的常科化及其政治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举与常科同为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有不同的职权归属,其一般规制为:皇帝主制举,政府主常科。考察唐代制举的实际运行情况,作者发现,这个制度呈现了常科化的发展趋向。唐代制举的常科化,说明皇帝通过制举的扩张,来压缩常科的领地;与此同步发生的是,皇帝通过各种途径干涉常科考试,渐渐把常科变成了制科。制举的常科化与常科的制科化,具有同样的政治背景,即皇权对行政权力的侵夺。  相似文献   
3.
孔子设计和实践了一套高超的考试方式,来考查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学习状况。孔子的主要做法是,运用口试的方法,通过言语的交流,来考问学生。孔子的问题简明扼要,意蕴深长,学生的回答也参差不齐,在每次口试以后他都要及时点评高下。孔子重考,也重试,他经常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考查他们的实际能力,甚至试用学生,让他们参与重大国事。孔子就这样通过察其言、观其行、试其事,给他的门徒作出综合考评。孔子的这种考试方法,对中国传统考试的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文革前的高考政审,是以立法的形式,对于公民考试权利作出的制度性规定。随着教育革命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提出和强化,通过高考政审这个形式,合法地剥夺了部分公民的考试权利,又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诱导下,将被剥夺的人群不断扩充,直至其成为工人、农民、干部、军人及其子弟的专利。隐藏在这一过程背后的,是公民间的权利之争。对高考权利的垄断心态,被包裹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外衣;阶级斗争的话语诉求,掩盖了内心深处的独占欲。这种心理,并没有因为众多社会成员被强力排斥而得到满足。贪得无厌的利益驱动辅之以盛气凌人的话语霸权,造成了社会心理的严重扭曲和群体行为的歇斯底里,最终导致了高考制度的全面崩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