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摇篮曲》(教材选自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首德国传统民歌风格的抒情歌曲,作于1868年。作为一首世界著名的摇篮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教学重在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可见,要想让学生写好话,写好片段,就要帮助学生消除写话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自然的状态,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真正打开学生的生活源泉,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话会写。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结合区域的学校 ,学生来源日益多样化。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 ,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是否一样 ?是把他们看成一样的孩子 ,还是针对区域不同进行特殊的教学准备 ?通过教学实践的摸索 ,笔者认为 ,这类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禀赋的差异 ,施行“差异化教育”。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常常看到 ,农村学生往往面临更多的学习困难 ,尤其是不擅长“追赶型”学习 ,学习情绪不够饱满。有相当一批家境贫困的农村孩子在学习上挫折感较强。原因何在 ?笔者发现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特别不爱讲话、不爱出头露面 ,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这种学生“呆头呆脑”。还有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师生关系、外语教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谐振”是指教学双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思维规律相合拍、协调,形成共振。产生最佳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而“谐振”的核心是体现“双主”教学的思想,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课上,只有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