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相桔合的成功范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联邦制,分离、联邦、自治三种形式并提,民族区域自治而达到成熟和最后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2.
大青山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绥远中东部地区,是敌绥察“防共特区”的一部分。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斗争环境极其恶劣、残酷。但是敌之强、我之弱是相对的,因而也是暂时的,敌人的弱点却是致命的。从局部观全局,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确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主次地位变化的背景下 ,绥远抗战爆发。绥远抗战分为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战役两个阶段 ,其尾声是收复大庙。绥远抗战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一次预演。这次预演对于中日双方都有重要启示 ;中国人民接受启示 ,团结御侮 ,抗战图存 ,以绥战为契机 ,迅速实现全国团结和全国抗战 ,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拒绝接受教训 ,不愿承认自己的弱点 ,又错误地低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意志和力量 ,以主观意志代替战争的客观规律 ,最终走向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达理扎雅袭位以后,整顿、革新旗政的诸多举措和业绩,表明他是一个力图有所作为,励精图治的蒙古王公。亿支持德王的蒙古自治运动,但在对日态度上,与德王相反,他拒绝投日,表明他是一位爱国的蒙古王公。抗战胜利后,尽管他与国民党的关系已经“殊非一般”,但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的败局已定,他在一度犹豫、观望之后,再次与德王分道杨饿,毅然选择了和平起义的道路,投向人民。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决定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大青山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二是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牵制敌人,二是积蓄力量,以备将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特.大:一是它的高度的游击性质,二是实行隐蔽政策。上述特点决定党的农村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而争取伪乡政人员,变伪乡政权为革命的两面派政权,则是农村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也是绥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绥远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显著特点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共产党从绥远地区的实际出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在绥察地区成立伪蒙古国的严重威胁和极其复杂的斗争环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分别开展了与傅作义、国民党顽固派、伪蒙古军、教会及其他会门、社会团体乃至土匪等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工作,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于坚持、巩固和发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