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改革的大视野,透视阅读教学中教师情感投资及学生智能开发所建构的语文教学质量观,实为广大有事业造诣的语文教师所推崇。而教学蓄势与移情说,则又是谋求这种质量观效应的核心。因此,蓄势与移情说便推到探讨教学情感投资及开发这一议题的风口浪尖上来了。孙子在《谋攻》篇中指出:“养精蓄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里所谈的蓄势与移情一说,主要就是借鉴军事科学的制胜观点,横联于教育学科领域。试图运用强大的蓄势功能与移情效应,敦促阅读课堂的教学优化。为了阐述清楚这个议题,我们引用现代科学最先进的“三论”原理,把这个大块议题解剖成四个观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是竞争意识的核心。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谋求电教的课堂优化、成了教学领域价值观改革的一项新课题。鉴于当前语文学科阅读课电教手段的广泛使用,本文就其效益与价值观的问题,浅作如下五析。 (一)化淡为浓——动机观现代教学论认为,提高教学效益,谋求课堂高档次的价值观,必须启动学生的行为动机。动机是一种心理意识,它经常由当前事物舶具体表象所引发。心理实验表明,作为心理特征之一的兴趣是萌发动机的巨大潜力。阅读课的电教运用,能激发学习兴趣,策使动机由淡漠转化为浓厚,为提高课堂价值观奠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阅读课的教学回环是语文科整体改革的一种方法。它从“三论”原理出发,在教学总目标的控制下,系统地多渠道地付诸教学实践,在摄取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中求得归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下面就这一议题的五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一、单元思路回环。现行教材是按单元读写重点项只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精心设计单元教学思路,完善单元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从单元重点训练的总目标出发,通过讲读、阅读、自读的途径,最后策使学生的认知回到教学目标上来。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上讲,这个回环程式就是:目标定向→讲读学法→阅读起步→自读达标。  相似文献   
4.
照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在前面讲过了,后面还有必要交代一下;有的内容虽然主要放在后面说,但是有必要在前面提一下。这种写法能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更加密切,起到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五年制第八册33课《老水牛爷爷》,就是运用照应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老水牛爷爷和蔼可亲、言语不多、乐于助人而不计报酬的人物形象。教学这一课,  相似文献   
5.
从大纲精神出发,根据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开放改革,可沿下列十条路子付诸于实践和探索。 (一)作文信息引进化。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信息,是教育要“面向世界”的需要。外国在高科技的挑战下,已先行迈出了一步。就作文教学而言,美国教育家罗杰·约翰逊的“合作学习法”,发挥了“心相连、位相近、力可殊”这种多个体的智慧,进行接龙作文,具有集思广益的作用。日本的科技说明文训  相似文献   
6.
小语六年制八册1课看图学文《小球门手》,通过间接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场少年足球赛的精彩情形。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它是通过描绘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一种写作技法。其根据是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本课描写的“对象”是精彩的足球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期末复习方法很多。为谋求“温故知新”,达到读写要求全面落实的目的,我认为采用“T”字型复习法奏效较大。所谓“T”字型复习法,就是以教材组为单位,采用纵向串线、横向挂珠的方法进行。具体地说,就是以本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项目为经,基础知识为  相似文献   
8.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七册教材里的一篇进行观察能力训练的习作例文。教学这篇例文,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外,还要特别注意揭示习作范例,引导明“例”,达到用“例”,从而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一、巧设提问——揭“例”提问是敦促学生读懂课文的一条途径。怎样提问才能达到“巧设”,把习作范例揭示出来呢?我认为这尚需根据习  相似文献   
9.
即兴作文是我国情境教学流派的一个分支。它是凭借学生在观察偶发或特发事件所引起的“心血来潮”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可以谋求比较高档的教学效益。进一步研究探讨它,对于推动作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为此,这里谈几点我的做法。一、“心血来潮”的诱发。“心血来潮”,是一种动态心理。是讲心里突然产生了一种欲望或想法的意思,写作学上谓之“灵感”。它是学生习作所要谋求的最佳心理状态,鉴于这种状态不是常备的、永恒的,因此教学有赖于教师诱发。诱发的途径通常有下列四条。 1.看中诱发:“看”是观察的手段。某些景物、文字、图画、照片,均能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一种“兴致”或“活动”。这“兴”和“力”是“心血来潮”的先导。有一次,那是我们班刚搬进新楼的一节早课。那旭日喷薄而出,晨曦直冲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一改过去单纯“看录相、听讲座、学理论”的远程低效做法,每次活动,急教师之所急,努力从贴近教师的实用原则出发,不断强化教研参与意识,采用“说——看——评”的举措,有效地提高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初步达到了“研以致用”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