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0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投入到改革的潮流中。那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如何体现呢?  相似文献   
2.
3.
官爱芬 《山东教育》2004,(34):39-39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手段,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教师最初的提问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言语交流,得出相应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不仅意味着教学要求向学生学习动机的转化,同时也意味着教学内容向学生自己的认识转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笔者对某校 2— 5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内容及结果摘录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  二年级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习惯于列式计算,对这种贴近生活、难度不大、需要灵活思考的题目,却显得束手无策。  在三年级学生的观念中,好的学习成绩是对老师的最好报答。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不够。  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太差,质疑问难能力欠缺。  五年级学生对结论的记忆比较准确,但对结论的推导过程重视不够。  以上调查结果,暴露了当前实施素质教…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起,班级授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便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不断发展完善。它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优于历史上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班级授课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班级授课很难照顾到儿童之间的智力差异、掌握知识的快慢及兴趣动机等因素。教师面对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只能从学生的“平均情况”出发设计教学方案,最后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困难面前束手无策,产生厌学情绪,成绩越来越差;一部分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只能停留在…  相似文献   
6.
一、直接写得数4÷20=7.8+0.9=1.5-0.06=10-5.4=1.92÷0.04=2.8×0.4=700÷500=0.8×1.25=1.01×99=1-712=34-12=78+38=310+15=23+16=17+67=14+13+34=12-14+15=9.2×0.25×4=2.9+3.7+2.1=7×1.3+7×6.7=二、填空1.5吨45千克=()千克=()吨2.8.07升=()毫升=()立方分米3.9÷15=()45=18()=()5=()小数4.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是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是35,这个分数是()。5.27和72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6.把30分解质因数,可写成30=()。7.一个数用3、8、10去除,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8.把4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  相似文献   
7.
导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地导课,能迅速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谈几种导课的技巧。   一、联系实际,以趣导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展示生产、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将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用投影或其它教学手段,展示一幅生活画面:宽阔的马路、各种标志牌、广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