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伊斯兰教在呼和浩特地区流传广,教徒多,影响大。伊斯兰教在呼市地区的传播,始于元朝,即公元十一世纪以后。当时一些伊斯兰教教徒从新疆、宁夏、山西、河北一带陆续迁入当时的归绥城。清康熙后,穆斯林在原绥远省境内逐渐增多。居住在归绥城的穆斯林或务农,或从事一些小手工业生产,但经商的人占多数,因而对呼和浩特历史上王商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
道教植根于我国封建社会,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最初为“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五斗米道”又称“米道”和“天师道”。道教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实际上道教产生于汉魏时期,晋、隋、唐、宋、元为其盛行期,明中期后日趋衰落。北京之白云观,为我国最大的道教殿堂。始建于唐代,有道教曾全真“笫一丛林”,龙门祖庭之称,元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地区呼和浩特一带,佛教徒有黄衣僧、青衣僧之别。黄衣僧就是喇嘛,故称喇嘛教,通称为黄教,其庙称黄庙;青衣僧即和尚,普通称为沙门佛教,其庙称青庙。呼和浩特地区流行的喇嘛教属大乘中的一派,公元八世纪印度僧人莲花生,把密教传入西藏地区,与西藏原始教——“绷教”相结合而为喇嘛教。原西藏红帽派旧喇嘛与蒙古族发生联系始于十三世纪中叶的元朝,即忽必列时代。但当时红帽教派只活跃于宫廷显贵之中,尚未在民间传播。十六世纪约当明朝万历年间,宗喀巴又创黄帽派新喇嘛教,并在内蒙地区广泛传播,取代了蒙族原有的萨满教。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在內蒙古各地的传播,年代也较久远。十九世纪末内蒙地区基督教的传播进行了调整。1983年12月内蒙教区重新划分,当时分东蒙古教区、中蒙古教区、西南蒙古教区。西南蒙古教区又称鄂尔多斯教区。1922年罗马教廷又把西南蒙古教区分为东西两个教区:绥远教区和宁夏教区。绥远教区是以东部包头、固阳、萨拉齐、托县、和林、清水河、归绥、武川、四子王旗等地为一教区;宁夏教区是以西部包括伊盟(达拉特旗除外)、巴盟、宁夏等地为一教区。1883年划分西南蒙古教区时,当时主教堂设在三盛公;1900年春将主教堂迁至萨拉齐二十顷地村;1942年秋二十四顷地主教葛崇德,按天主教上海主教会议决定,把主教堂迁至原归化城即今之呼和浩特市新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