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刻揭示人的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时代要求,对于学界而言,要力求把形而上的人学沉思和形而下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在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指导下,促进当代中国民众的自由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进程。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融入到所有课程中,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全程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完全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但推广"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意识培养、步骤设计和机制保障等层面开展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在研究内容上,具体分析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和对策;在研究方法上,运用社会学方法,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进行总体调查研究、分地域调查研究和分专业分学科调查研究;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依托内容上,研究精神财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今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着力点主要是:拓宽研究内容,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细化研究方法,探寻实效性教育途径;拓展研究环境,明确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在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界针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论战中,史蒂文·卢克斯独辟蹊径,提出应该区分法权的道德和解放的道德,并且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是法权的道德,赞成的是解放的道德,两者并不矛盾;卢克斯还进一步提出,如果在实践中拒斥法权的道德,就会使解放的道德缺乏现实可行性而成为空想。卢克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二维阐释很有启发意义,促使学界要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开展多维度研究,但他没有准确把握法权的道德和解放的道德的内涵及其逻辑关联,人为地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也使得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理论困境中,而这一问题只有在唯物史观视角下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和实质才能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在我国开始恢复,我国的学术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科研的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失范"还有待克服,特别是"市场效应"对学术研究的负面作用还将长期存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术浮躁、学术违规,以至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得以滋生弥漫,严重危害我国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抵制上述不良风气的影响,这里刊发陈绍山等人的一些研究成果,以期引起研究者对此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