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进行交际的两种形式.无论从语言的发展还是从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来看,都是口语居先.有的地方至今还没有文字,交际只能依赖于口语.因此,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外语学习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否则一个满腹经纶、读写能力最优异者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摆脱不了“哑巴”的缺陷.懂得外语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词汇是一回事,而懂得怎样有效地利用语言自如地与人交谈是另一回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有“壶里的饺子倒不出”之感.因此,我们学习口语的  相似文献   
2.
唐人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篇幅短小,意境深远而著称,英诗翻译是否能将原诗的精炼和意境都表达出来?五首中外翻译家的译作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们对原作的阐释,翻译立意的角度和方法都具有独到的见地,通过比较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李白和劳伦斯的作品里,"月亮"的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和英国现代的文学巨匠都通过各自的"月亮"表现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本文将就这一意象的不同内涵及造成这种不同的深层原因展开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的爱情诗《红红的玫瑰》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中国近代翻译家苏曼殊、五 四新诗的开拓者郭沫若和现代翻译家袁可嘉都分别以五言古体诗、七言新格律诗和现代白话诗对原作进行了 翻译。对此进行比较和赏析,可以发现这三个译本的内容、形式和艺术风格都各有千秋,对我们今后的翻译也 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